第五十三章 山谷之戰-《劍縱江湖》
第(2/3)頁
陸小仙并沒有在意老疍的說話,只是著重聽見“兩”字。他又把頭轉向和尚,問道:“大師你還會分身啊?”
大師點了點頭,回了兩字。
“是啊!”
“這么厲害?”
陸小仙投送了一波羨慕的眼光。
“你在說什么?有沒有認真聽,我講的是他們師兄弟兩個。他有個師弟,法號佛喃,心氣高,悟性高,深得菩提老僧的衣缽,也是年輕一代最快入得佛陀境的高僧。他后來就是因為心氣太高,還改了自己法號,號稱如來。以佛祖法號自居,為我獨尊。又好勇斗狠,較高低,殺戮成性。故而人們也送他一個末日如來的稱號,他聽了還沾沾自喜,欣然接受。”
“末日如來,聽著好生霸道。他叫佛喃,那佛喃寺便是他建的?”
陸小仙一臉好奇的看著老疍,總能挑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來問。
“當然不是啊。他的身世并不好,是一個背遺棄的孤兒。菩提老僧救了他,帶他回了山上。正在發愁給他取什么法名時,抬頭一看,便看見了佛喃寺三個字。老僧笑了笑,以后便把他喚作佛喃。”
老疍說起話來真是沒完沒了,說起別人比說自己還起敬。
“你說了一堆,好像只專注于大師的師父師弟,沒有大師啥事,是不是眼前大師還不如他師弟?”
陸小仙說完,對著大師尷尬一笑。
大師也微微一笑,看著他們訴說著往事。好久沒有聽人訴說自己的過往,聽著話語,仿佛又重見了過去的一切。
“也不是,素衣大師只是為了盡孝,贍養養母,不愿超脫六道,進入佛境。不然早就在他師弟之前入了佛陀境,也就是相當于道家圣人之境。”
這里也要著重說明一下,佛家修行也有六境,分別為:預留果境、一來果境、不還果境、阿羅漢境、菩薩境、佛陀境。
而佛家持難修生,故而每個境界都有九難,入佛陀境共歷經五十四難。
但想要稱祖,還要再歷三境,了過去,知現在,明未來,才能修得佛境之上的三道光環,所以便又有了二十七難。
如此,大數已成,九九歸真。
八十一難修成,便可功德圓滿。
而眼前的素衣和尚,正是修滿了菩薩境歷九難的高人,有人稱他半佛素僧。
說起他的出生,其實也很苦難。出生不足一月,家中親人悉數離世。隔壁不遠處的一個獨居婦人,見他可憐,便收養了他。用羊奶喂他,這才活了一條命。
從小很有靈性,尤其是他的眼睛,透著對萬物的感知。也許是緣分吧,菩提老僧在頓悟佛道之前,正好遇到了他,便收了他當俗家弟子。
又看他穿著樸素,便叫他素衣。
說起他師父葉菩提,更是離譜。本是楚國一富家公子,一天清晨,他一覺未醒。忽然夢見一葉菩提落下,他便立刻醒了過來。舍棄了一切,乘著晨光,直奔佛喃寺而去。
其實在此之前,他都不曾深刻的了解過佛家,也不了解佛喃寺,更不知從何而去。而今帶著一念的偏執,就此上路。
昔日,美玉折扇,他不曾離手。錦衣美食,他樂此不疲。可是現在,他都不要了,穿著一身薄衣,獨自前往魏國,來了九陀山。
家中眾人緊追其后,苦苦勸說,可都無濟于事。
他來到佛喃寺以后,也不拜佛祖也不拜菩薩,更不問僧人和尚,只是盤坐在了寺中那一棵蒼老的菩提樹下。一言不發,雙眼緊閉。任憑旁人怎么呼喊,就是紋絲不動。
就這樣,盤坐三月,不食不言。
直到三月時光已滿,菩提樹上一片葉子輕輕落下,砸在了他的頭上,這才睜眼。也算是把他給砸醒了吧。
“大道無絕事,一葉入凡塵。身隨宏---法去,自此頓空門。”
就這樣,隨著他的愿念,拜了菩提樹為師,落發成了僧人。
寺中僧人知曉他的故事,都覺得他是菩提樹的化身。故而稱他一葉僧人,或者菩提老僧,更簡單一點,便叫他葉菩提。
他的修為也的確很驚人,一夜過五境,一朝便成佛。除了佛陀的六道光環以外,還修出了佛陀境之上的三道光環。
老疍把一切給眾人叨叨了一番,眾人知曉后,陸小仙問道:“那菩提老僧豈不是天下無敵了?”
“也不是,他還未稱祖,卻不見蹤跡了。說不定他腦袋一熱又去哪兒,誰知道呢?”
講的這么歡的老疍,居然也有不知道的。
“行吧,既然大家都杵著不動,看來填肚子是沒戲了。那,咱們便開始吧!不知如何得罪了大師,今日尋來出氣。”
陸小仙看著大師問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富锦市|
个旧市|
三原县|
沁阳市|
日喀则市|
湘乡市|
昔阳县|
三门峡市|
房山区|
抚州市|
拜城县|
宁海县|
信宜市|
克拉玛依市|
高州市|
英山县|
祥云县|
乐亭县|
蚌埠市|
郯城县|
醴陵市|
安宁市|
楚雄市|
河池市|
益阳市|
乐陵市|
正定县|
台东市|
荃湾区|
平邑县|
保德县|
离岛区|
淮南市|
千阳县|
淮阳县|
调兵山市|
育儿|
开阳县|
辉县市|
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