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崔府,正堂。 或者說主殿。 大唐仙武時代的建筑奢靡成風,又追求宏大,一府廳堂,愣是給修成了宮殿的規模與氣派。 入門便見,正堂上壁掛了一巨幅的詩畫,潑墨如仙。 畫,為氣派的山水樓閣,水邊的樓看起來有些熟悉。 詩,陳顏俊仔細認出草書,便更熟悉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名:登黃鶴樓。 署名:崔顥。 陳顏俊這才意識到,唐朝詩人崔顥正是博陵崔氏人。 而崔萬軍這一脈支系(前文的清河崔氏改成博陵崔氏),正是崔顥的直系后代。 陳顏俊眸色恍惚,竟隱約有種穿越進了語文書里的感覺。 他還記得,崔顥年輕時官位一直不顯,后游歷天下,天寶九載前后曾任監察御史,官至司勛員外郎,天寶十三載去世。 即靈氣復蘇前一年。 陳顏俊前世所在的歷史里,崔顥慶幸死的早,沒經歷亂世。 而在這個世界,崔顥遺憾死的太早了,沒能看到仙武盛景。 要知道,這世界還有少數人,一直從天寶年間活到了現在。 比如,玄宗與貴妃。 當然,玄宗與貴妃已是傳說,是否真在天元宮,還是兩說。 陳顏俊傾向于認為,天元宮只是李家為了延續王朝的手段。 但天寶年間有一個人,如今是百分百五百多歲的老怪物了。 便是玄宗最喜歡的寵臣,體重三百斤尤擅胡旋舞的安祿山! 在靈氣復蘇初期,安祿山便被認為是天賦最超群的修行者。 以至于到了仙武時代,以胖為美成了政治正確,不可置疑。 安祿山一直活到現在,目前仍是三鎮節度使,仍是大唐土地上最強的藩鎮勢力,據說人快成仙了。 所轄的平盧、范陽和河東三鎮,也基本上屬于獨立狀態了。 三百年前,安祿山更是在河南道登州,即陳顏俊前世的山東煙臺、威海一帶,臨海建立了一座蓬萊仙城,與長安遙相割據。 便是這個時代的雙城之戰。 安祿山存活至今的直接證據是,三十六年前,天順帝登基大典,安祿山突然降臨長安。 修至一品武夫的他,像是從天而降的巨大魔物,給長安人帶來了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好在當時,國子監祭酒大人,神策軍裘公公,大慈恩寺萬華禪師,三位長安城當世一品強者都在登基大典上,安祿山也沒有什么過激的舉動,大概只是像世人宣告: 他,安祿山,還沒死。 如果玄宗和貴妃并非成仙,一品武夫的安祿山便是當世最強! 當然,民間還有不少晉入無矩、未及仙人的隱世高人的傳說…… 隨著原主的記憶不斷涌出,陳顏俊的加點雄心變得熱血起來。 崔家甚至有人傳言:這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正是前人崔顥頓悟成仙身的寫實證明。 這就扯了…… 陳顏俊收回思緒。 環顧四周。 崔監正和崔老夫人還沒到場,崔府的主殿已經擠滿了人。 崔府上下對秋濯與張家公子的親事告吹,頗有些微詞,卻又不好當面苛責崔有容或秋濯。 怨聲便集中到了陳顏俊的身上。 “聽說新的妹夫詩才不俗,堪比祖宗之作,雖說詩學無用,但妹夫也要在爺爺面前好好表現一番才是?!? “新姑爺真是俊俏,有容的眼光越來越好了……可他怎么穿學服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