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崔郎主聽得一愣, 但很快義正言辭道:“我所做一切皆為國為民,相信列祖列宗不會怪罪于我的。” 二老爺冷笑:“為國為民?若阿遙登基之后執政出錯,連累天下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你阻止才叫為國為民。可是據我所知,阿遙駐地的老百姓人人能吃飽穿暖, 由此可知阿遙是個有治國之能的人。” 其實二老爺對蕭遙不算很了解,但是作為一個文人,他的嘴皮子是很強的,根據知道的一點點大力發揮, 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 一直處于震驚當中的族中人回過神來,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紛紛點頭附和二老爺的話。 崔大夫人當即冷笑:“你們莫非以為這般為蕭遙說好話,蕭遙便會對你們有好臉色?不可能的, 她這人記仇, 可一直記著我們蕭家待她不好呢。” 二夫人拿帕子掩了掩嘴角:“所以大嫂當初該對阿遙好一些的。不說別的,她是你懷胎十月生下來的, 你縱使舍不得阿妙, 也不該那般冷待阿遙啊。” 其余人等紛紛附和。 倒不是他們前倨后恭, 而是他們從前沒得罪過蕭遙,所以在遇事時, 頭一個想的是為自己爭取利益。 崔妙的俏臉一片蒼白,見崔大夫人為自己說話, 又是感動又是愧疚,忙上前扶住崔大夫人。 崔大夫人輕輕地拍了拍崔妙的手, 冷著臉對二夫人道:“世上沒有后悔藥,事已至此,再說過去又有什么意思?”說完看向上首的老太爺, “老太爺,牝雞司晨鐵定是不行的,天下人都會反對。我們崔家作為傳承千年的世家,在這方面自有規矩法度,斷然不能默不作聲。我們發聲,與天下百姓的聲音匯聚在一處,再聯合蘇守之,何懼蕭將軍那脂粉大軍?” 崔郎主一邊聽一邊點頭,捋著胡須說道:“阿賢此言甚是。”阿賢是崔大夫人的名字,崔大夫人出自范陽盧氏,全名便叫盧賢。 崔老太爺也相當滿意地看了崔大夫人一眼,隨后看向崔郎主:“阿遙畢竟是我們博陵崔氏的人,我們頭一個寫檄文聲討她大是不妥,在其他世家都寫檄文之后,我們再附和一二。其他的,再慢慢定奪。” 原本要反對的二老爺一聽這話,便知道老太爺是讓其他世家先沖鋒陷陣,崔家不動手,至少名面上不動手,屆時若能沖倒蕭遙,那固然好,若沖不倒,他們再想法子跟蕭遙修復關系。 崔大夫人由崔妙扶著回去,見崔妙臉色蒼白,便道:“原以為送你去蘇守之身邊,再與家里一同挾制蕭遙,你是斷然吃不了虧的。不曾想蕭遙發瘋,竟妄想以女兒身登基為帝,以至于我們的安排竹籃打水一場空。那個瘋子,瘋子!” 不止崔大夫人這樣抱怨,其他世家有意送出族中貴女的世家,也都心情惡劣地抱怨。 他們原先將一切都算到了,因此對從前曾得罪過蕭遙這事并不怎么擔憂——他們家也有女郎在宮中,再有他們這些大族在外頭周旋,雖不至于讓自家女郎碾壓蕭遙,但能確保自家女郎不受欺負,偶爾再惡心蕭遙一把。 可是蕭遙竟要登基為帝! 這不啻于蕭遙一記重重的耳光扇在他們臉上,扇得他們臉都腫了,連帶傳承多年的世家聲望都受到了影響。 更讓他們坐立不安的是,一旦蕭遙登基為帝,他們家的女郎便不可能送進宮里,他們也得受到蕭遙的鉗制,而蕭遙基本上可以對他們為所欲為。 這是他們萬萬不能忍受的。 因此幾個世家很快便達成共識,決定利用影響力號召天下士人反對蕭遙。 為了反蕭遙反得名正言順,世家們寫檄文討伐蕭遙時,直接點出蕭遙滅掉前朝殺皇族乃不忠不義,隨后點出蕭遙不敬父母,沒有孝悌之心,不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親,答應親事卻出爾反爾…… 所有名狀,不管大小,不理真假,他們全都寫上,再用他們滿腹的才華和花團錦簇的文筆將蕭遙塑造成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粗鄙小娘子,力證她不沒有仁德,不配為帝。 這邊進行輿論準備時,另一邊,各大世家心急火燎地想聯系蘇守之,當得知蘇守之被背叛他的舊部追殺,正往蕭遙所在的城池趕,各大世家馬上派人趕往,準備攔下蘇守之,同蘇守之合作。 世家在士林中的影響力非同凡響,檄文發出不過兩天功夫,便傳遍了天下。 一時之間,所有讀書人對蕭遙破口大罵,指指點點。 那些狂狷之士則吃了五石散之后進入山林,對蕭遙長嘯唾罵。 林楠面沉如水地從外面回來,直奔蕭遙的營帳:“將軍,這些世家著實太無恥了。” 鄭繡為了立功,一直想法子跟著林楠,聽了這話便道:“將軍,世家勢大,又素來一呼百應,若他們當真聯系上蘇守之,只怕很難對付。不如我們先發制人?” 蕭遙擺了擺手:“暫且不必管蘇守之,我們大軍準備開拔,先去陳郡。” 林楠聽畢,讓鄭繡出去,這才坐到蕭遙跟前,問道:“我們要不要盡快將計劃提前?” 蕭遙搖了搖頭:“不必。” 林楠急道:“如今你的聲譽受損,若不盡快做出應對,只怕后期計劃出來了,也于事無補了。” 蕭遙道:“莫慌。計劃不用我們主動提前,耐心些,等世家觸發。”說完見林楠依然憂心忡忡,便安撫道,“我得到消息,陳郡謝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瑯琊王氏都準備動起來了。等他們動手和發現,豈不比我們主動好?” 林楠知道蕭遙的消息很是靈通的,聽完便送出一口氣,道:“既如此,我再去安排一下,確保到時我們的人可以將結果嚷嚷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