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清風明月(47) 諸王很興奮, 這種感覺其實不難理解。祖宗家法擺在那里,他們自打生下來,就在各自的城池里呆著, 非詔令不得外出。但凡外出, 就怕被誰打了小報告,這就完蛋了, 這等同于造反, 直接貶為庶民。 可說實話,這個時期的城池,它的規模便是大, 又能有多大呢? 跟后世那種坐車幾小時從南走不到北可不一樣。西安的城墻是明城墻, 也就是說,那個時期的城大致就那么大。設想一下, 祖祖輩輩就在那個城墻里面,那真是每棵樹每塊磚,犄角旮旯的都熟悉的透透的,抬頭看見的就是那么一方天地。 這里面除了福王, 誰也沒踏足過他們各自的城池以外的地方。 打個不太客氣的比方,狗狗在家關的久了, 那一旦出去了都瘋了一樣的撒歡呢,更遑論是人。 這一路上,哪怕是外面天寒地凍的,但也沒妨礙他們撒歡。進了京城, 更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瞅著啥都覺得稀奇。再一進宮, 大雪紛飛的紫禁城,那真就像是天上的宮闕。 這樣的地方, 這位新帝居然留他們住了進來。 地方是不如他們各自的王府大,但住在這里代表的意思,那是不一樣的。 人老幾輩子了,說起來都是王,是皇室嘛!可其實呢,宮里什么樣他們也是咱只聽過從沒見過。對于外面的風貌、風流人物、朝中大臣,也只能通過當地的官員得到一些不知道過了幾手的消息。很多時候心生向往,但也只能看著城墻,暢想一番罷了。 如今住了進來,佳肴美酒,數不勝數的宮廷規矩。處處都透著一股子不一樣。 這個說想吃炙鹿肉了,成!有。 那個說想吃熊掌了,沒問題,不就是熊掌嗎? 吃吃喝喝的!甚至于還有太監貼心的來問:有沒有家信要捎帶,皇上怕是有意留大家過年,過完年就出了正月了。但正月路也不好走。三月有親耕禮,等親耕禮之后,天也暖和了,各位王爺再回去,不知道樂意不樂意? 樂意啊!這有什么不樂意的!出來一趟,才呆兩三個月,還嫌棄不夠呢。 魯王還問說,“在宮里住到幾時?” 周寶面帶笑意,一臉的憨厚相,“等過完年,您要是想出去住,也成的!皇上知道諸位王爺想去散散,年后吧!年后隨意。” 這個好!那天瞧見天香樓上掛的美人燈了,真想瞧瞧那里的美人都是什么樣的風情。 于是,一個個的給府里寫信。他們知道錦衣衛有渠道,那咱就把信這么捎帶回去吧!現在也不出宮,想叫別人捎帶也不合適,更不方便。說起來,誰也不能比錦衣衛更快。是得捎信回去的,若不然長久的不在府里,人心會亂的。怎么著也得安撫一二! 他們要安撫人心,那自然是怎么好怎么寫,得叫府里不恐慌。再則了,宮里確實沒什么不好的地方。再加上,這是叫錦衣衛捎帶信件,就是個傻子,也知道不能在信中說什么不好的話。 于是,一人數封信,都交托給周寶了。 周寶拿回去,王成一個一個的查驗了一遍,然后再給林雨桐送去,“您給看看,這信上可有貓膩?” 林雨桐翻看了一遍,沒有顯影一樣的東西寫的字,這信上也沒有密語這一套。 她自問是這方面的行家,密碼這一套東西,這個階段不可能有人比自己更高明。真就看了一遍,啥玩意也沒有。 林雨桐嘆氣,真養成豬了。一是沒有了防備心。二是基本的軍事掌控,只怕也有限。 還怕他們屯了兵不好處理,可看他們這個反應,之前的擔心真是高看他們了。 她朝四爺揚了揚這些信,然后搖了搖頭。 四爺了然,又吩咐陳法:“盯著跟他們那來往密切的人,尤其是亓詩教。查他們都是通過什么人影響這些藩王的。” 是!這就去! 人走了,四爺才看周寶:“晚上設宴,咱們該請客了。” 在哪里設宴? “乾清宮。” 啊?這哪里是設宴的地方。 桐桐就笑,“跟以往一樣,家常菜,去吧!” 哦!哦!明白了,此宴非彼宴。 于是,十七位藩王,這就來赴宴了。 福王的笑聲最嘹亮,他覺得他是這里面唯一一個知道內情的人。看著其他十六個藩王,優越感滿滿。 一路行來,他一路介紹,“那個宮殿,看見了嗎?皇爺當年就住那里……那里是慈慶宮,太子住的地方。如今那里空著……我那皇帝侄兒年輕,過兩年添了皇嗣,那里就不空了……我當年在宮里是住在那里的……皇爺親自給選的地方,一直住到大婚。看見那邊的游廊了嗎?那個爬在游廊上的藤蔓,不小了吧……我跟你們說,到了春上,那冒出芽兒來就好看了。要是到了夏天,那一片涼快的很……那是我小時候,皇爺帶著我一起種的……” 這些人聽的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好似他們跟這個皇城的關系已經遠到:十六桿子都打不著了。 進了乾清宮,福王也自在的很。真就跟主人似得,高聲大氣的問周寶:“那家侄兒呢?” 周寶笑瞇瞇的,“皇上馬上就來,遼東來了奏報,正跟兵部的大人們商議呢。說是來了就隨意,請福王代為招待。” 于是,福王擺手,“那你下去吧!這里有我。” 周寶下去之前看了角角落落都站著的太監,這些人心領神會的微微點頭,他才真出去了。 墻上掛著巨大尺幅的地圖,海島一個個的清晰的標注在圖紙上。他們沒見過這樣的地圖,跟大家平時看到的地圖都不大一樣。這不就站在地圖前給看住了嗎? 唐王還一臉的驚訝,“咱們離得其實都不咋遠呀!你看,太原距離西安這么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