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月清風(26) 桐桐也知道這事它不靠譜!實力懸殊的情況下, 任何機巧的法子都不可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是得沉下心來! 但沉下心不等于什么都不做,那個田監事隔三差五的從后門進出,林雨桐這邊收禮的資料越來越多。她分門別類的給列檔案, 都別急, 有跟你們算賬的時候。 而錦衣衛有護衛常駐府里,劉僑每天必來報道。四爺叫劉僑挑人, 必須得是親信。這些人奉命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往各地去,更加詳細的搜集個藩王的資料。知己知彼才好動,資料不怕細, 就怕不細。 錢財更是不惜, 只要確實得用,現在給不了別的, 但是錢財是不能少的。 在外人看來,四爺就是在守孝。錦衣衛這事,朝上的大人管不著,人家怎么監管都不關他們的事。事實上, 他們也忙著呢,壓根也顧不上這個人了。 遼東吃了那么大敗仗, 可以說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誰不是焦頭爛額? 越是吃了敗仗,越是得需要遼餉。兵將再不安撫,人心就散了。 先是緊急的調撥了三十六萬兩稅銀,這個數目實在是太少了。怎么辦呢?皇上就說把宮里的開支都添到里面, 看看再籌集哪里的錢一起給送到遼東。 這個‘哪里的錢’能是哪里的錢呢?皇上的意思是說,你們看, 我把宮里的日常開銷的拿了,那你們就把各個衙門的小金庫都拿出來, 先湊湊吧! 但這個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各位心思機巧的大人們沒聽到呢還是沒能理解,反正最后就是把那三十六萬和宮里的開支給送去遼東做餉銀了。 四爺在書房,王成把朝上的消息整理好送了進來,“而今遼東等地的形勢確實不容樂觀,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經費,這不是小數目!補充兵馬重要,軍械軍備重要,但是,對于陣亡將士的撫恤,我卻覺得當為重中之重。王爺,這是兵部尚書黃嘉善今兒才遞給皇爺的折子……” 四爺伸手拿過來瞧了,然后在一本冊子上添上了黃嘉善的名字。 林雨桐過去瞥了一眼,這份折子為的正是遼餉的事。王成之前說的事,他的折子上有更詳細的陳述,且他給出了解決遼餉的法子。她細致的再看了一遍,“此乃老成持重之言呀!” 眼力不錯!但卻不記得水師黃嘉善是吧?此人也是一位名臣!老爺子今年得有七十了吧,為遼東的戰事把此人給招回來做了兵部尚書。 此人的才干,果然是了得! “這是把上上下下能動用的銀子都調度了!”林雨桐憂的是,“真能調的出來嗎?” 那這得看誰調了:這位黃尚書,調的動。 桐桐讀史書,從來都是囫圇個的。因此他就解釋:“這位黃老先生可了不得,他是進士出身,出仕的時候正是張居正改革之時。對張居正的改革支持的很,執行的也很徹底。之后,棄文從戎,受命于危難,駐防邊關二十年,威震寧夏。二十年邊關安穩,不僅于戰事上有建樹,關鍵是邊務極為嫻熟。安民保境,開邊貿防沖突,于民休養。而今一品尚書加封太子太保。” 大明若不是這樣的官員層出不窮,早完蛋了。瞧瞧,關鍵的時候,還是這樣的臣子靠的住。 可惜,老人家年紀大了,能撐幾年還不知道呢。但此人執掌兵部,就如一根定海神針一般,將著搖搖晃晃不知道局勢又給穩住了。 王成的臉上也不由的帶上幾分愴然,他收拾了情緒,才又道:“對了,今兒有一兵部員外郎,叫王元雅的,遞了一份帖子來。之前我沒在意,剛才整理的時候發現他的帖子里夾了一份條陳……”說著就從袖子里拿出來,遞過來。 四爺接到手里掃了一眼,就明白了,“明兒就人給他帶個話,就說他的意思我知道,我明兒進宮見了皇爺會問一聲的,有了答復就告訴他。”說完又叮囑了一句:“見了人家要客氣些,不可倨傲。” 是! 四爺拿著這個條陳看了又看,而后到底是放到一邊了,“此人之前給宮里上了折子,獻策,但是宮里一直沒給回復。他的一些想法沒問題,只是此人不會做官,不會選時機。他的六策里,第一條就是嚴責成。剛好,朝中都在說要給楊鎬議罪的時候,他夾在其中上了獻策的折子。于是,他的折子便是能批復,可那個時候也沒法批復。” 林雨桐拿著條陳看了,“他提的督糧草、核戰車……這些其實可行性是挺高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