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月清風(15) 林雨桐是真不知道王才人沒服用宮女領的藥, 卻服用了丹藥。她也見不上人,人家也不見。連過去問安都不叫去。 這個林雨桐理解,肯定是有人在王才人身邊填壞話了!別人說的不能信, 但是朱由校的乳母客氏, 此人的話,王才人是必信的。畢竟嘛, 客氏把朱由校好好的養(yǎng)大了, 還有比這更牢固的關系嗎?還有比這更叫人放心的人嗎? 而客氏呢,不敢來自己面前這個那個,這個人這會子且得縮著呢。朱由校還不是太孫呢, 她也就是個一般的乳母, 只是更有心眼些就是了。她自是不愿意王才人跟自己親近的,這不符合朱由校的利益。 于是, 客氏別有用心的在其中摻和,王才人對于客氏的信任叫她全盤信了。事情就這樣了! 再則,四爺不在,林雨桐除了對天氣的觀察, 還得注意朝廷動向。正值多事之秋,事真的是一件趕著一件。 五月, 朝廷把太倉的賬目清了一遍,確定真的沒銀子了。 六月,朝廷忙手忙腳籌措軍餉,結果從各地的銀錢都說籌集上來了, 卻遲遲不見銀子進京。再怎么追問,都是押解在路上, 耽擱了云云。還是沒錢唄!沒錢怎么辦呢?皇上也沒法子,就說戶部你們得想辦法。戶部商量來商量去的, 就說,那咱先從工部和太仆寺一家借五十萬兩,加起來一百萬兩,先支應九邊吧。但工部和太仆寺不借,人家說了,我們的銀子還不夠使喚呢,哪有銀子借給戶部,說死說活,就是不借。于是,官司又打到御前,皇上就把工部和太仆寺給罵了,意思是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蛇@倆衙門就是死咬著沒錢。實在沒法子了,皇上說,那你們一家沒有五十萬兩,難道還沒有二十萬兩嗎?一家先拿二十萬兩出來應急,剩下的之后再說。 就這么著,才算是湊出了四十萬兩軍餉給九邊。 可四十萬兩,九邊去分,能分幾個呀?頂個屁用呀! 朝廷扯皮了那么長時間,只弄來這四十萬兩,結果才定下來,遼東的折子就到了。人家說了,不算之前的欠的餉銀,光遼東一地,今年還缺三百萬兩。 朝廷沒法子了,又從應天那邊的工部等衙門調撥銀兩,這里那里的,三百萬湊了兩百多萬,可這是擺在紙上的數(shù)字,銀錢沒送過去,都不算。但這解押銀兩,啥時候能全額到賬,不知道呢。賬面是差不多解決問題了。 誰都知道,這賬面上的東西不作數(shù),不見銀子不行。但這至少把皇上糊弄住了,先叫皇上別催,其他的咱再想辦法。總得先應付最緊要的,對吧?之后呢?還得要錢呀! 跟四爺預想的一樣,朝上開始有人提議,咱賣官吧!這是最快的籌集銀錢的辦法。 戍邊之事大如天呀,內政總得給戍邊讓路,得分個輕重緩急。這是解決邊餉不得不用的法子。 下面的折子送上去,皇上也不說批,也不說不批!就這么一直放著! 皇上不開口說可以賣官,但卻一直在催著要銀子。大臣們怎么辦呢?也不等皇上批復了,大臣們自發(fā)的賣起官位來。 還有人賣好賣到林雨桐面前來了,意思是,隨便給幾個銀錢就行,肯定給林寶文安排個肥差。一個江南的知縣別人得五千兩,您拿五百兩來,地方隨您挑。一個知府得三萬,您拿兩千來,保準給您放到您想去的地方。 江南富戶多著呢,愿意花錢光宗耀祖的人也不少。林雨桐懶的在這事上費心,費心也沒用,現(xiàn)在這真就沒法子。她關注的是四爺賑災的事,但這還不能直接問。 只在王成過來的時候,她以關心四爺什么時候的名義,問了幾句。 王成知道意思,就說了,“本是調應天的存糧的,按理說,應該是存了九年的糧食都沒有動過!這次賑災調集一部分,剩下的,朝廷的意思是充作邊餉……” 林雨桐點頭,要打仗,得要讓人吃飯,這么多糧食,解了燃眉之急了。她松了一口氣,“這可真是阿彌陀佛了。” 結果王成苦了臉,“戶部議定了,給皇爺報上去了,皇爺也準了,可應天那邊的戶部不答應。他們只想把今年夏糧收上來的一半拿出來,撥出來支應九邊。” ???王成點頭,“??!那邊不答應,這邊的戶部就說,也不要九年的,給兩年的就行。結果那邊還是不答應,最后皇上出面,應天那邊答應給一年的?!? 林雨桐頓時便明白了:應天那邊沒有九年的積蓄,庫早就被折騰的差不多空了。不是他們想抗旨,是他們拿不出糧食來。 于是,他們對朝廷和皇上的決定不同意,各種推脫,直到這邊松口改為只要一年的糧食,這屬于他們立馬能湊出來的,這才答應了! 這個事情,皇上不知道這里面的貓膩嗎?恐怕知道的比誰都清楚,可還是那話,如今指著應天那邊辦事呢,所以,明知道這里面的事大了,可還是沒追究,先把事辦了再說。這就相當于把四爺晃了一下!四爺也知道估計那邊的糧食不多,但是沒想到這些人這么膽大,九年的積存呀,沒有了!按照他們那個推脫的說辭,可以推斷出他們那庫里最多是一季夏糧稅的存量。如今給九邊一調撥,那給四爺能騰出幾個賑災的糧食來,都不敢想。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哪一件不是要命的事。東宮嚷著要給長孫選妃,皇上大概嫌棄煩,想選就選吧!愛咋選咋選去!反正是沒銀錢給,你們自己看著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