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月清風(12) 等賞牡丹賞芍藥的帖子送過來, 林雨桐才恍然,這都四月中旬了。 帖子是鄭貴妃宮里送來了,貴妃要在宮里辦賞花宴。 郝春梅接的帖子, 這會子送了過來, “好叫王妃知道,每年四月都有賞花宴, 王妃也該準備葦葉糯米包了, 別的倒是罷了,宮外總得送些的。” 宮外?給娘家送呀! 這個可有可無,自從四爺手里攥了錦衣衛(wèi), 他進出宮門很方便。許多事得外面的人去辦, 林家作為岳家,他當然去拜訪了。一則是本就是親近的關系, 二則是缺人用! 但還是那個問題,年歲小,便是林家也不會過分的信四爺。 這個問題真就是非時間不能解決的!因此,四爺也沒過分為難林家, 非得叫人家如何。他給了林家銀錢,叫林家?guī)兔k兩件事。 其一, 林家故交多,且都是到處游學的這一類人。他們消息靈通,各地的消息都有。只留意兩點,一個是哪里遭災了, 災情到了什么程度。二一個是各地藩王的情況。 藩王這個唯一的麻煩點就在于,他們手里有兵。按照規(guī)定, 少不能少于三千,多不能多過一萬九。雖然都隸屬兵部管理, 可朝廷多少年都發(fā)不出餉銀了。那些藩王把錢拿去干嘛了?有能耐的都養(yǎng)兵了,沒能耐就攢著錢。還有戍邊軍,因著朝廷的餉銀不及時,都差不多跟‘軍閥’一個樣了。 如今的大明,就是個火藥桶,稍微一點不對,就得炸了! 所以,每動一步都得小心謹慎。 除了留意這些動向,四爺請托的第二件事就是糧種!如今番薯還沒有大面積種植,像是玉米也沒達到普及的階段,關鍵是特別耐旱的土豆,這玩意也才冒頭。小冰河時期,大旱大澇之下,糧食作物也是極為要緊的。 這兩件事,不牽扯太要命的東西,但卻也是極為要緊的事。第一次接觸,林寶文很謹慎,但還是應了。 只有林瑜,本身就在錦衣衛(wèi)。四爺出來的時候單獨叫了林瑜問話,錦衣衛(wèi)里也一樣是派系復雜,怎么做到收攏錦衣衛(wèi)在自己手里才是最要緊的。這需要一雙眼睛幫他去看。 總的來說,都在小心謹慎的接觸階段,處的也還行。 因著這個,對于這些女眷之間傳遞的恩寵之類的,她就沒興趣。 郝春梅又問說,“那要給王才人家送些嗎?” 你一個女官,怎么那么清閑呢? 當然了,這也不怨人家。女官管的就是女眷這點事。但林雨桐設想里的女官不是這個用法。她現(xiàn)在是什么都不能說,只能試著去引導看看。 因此,她直接給打岔了,“咱園子里花才冒芽,今年春上那一場寒鬧騰的。怎么鄭貴妃的牡丹也開了,芍藥也開了……” “暖炕上養(yǎng)出來了,借著天氣好,能搬出來了。” 暖炕呀!想到這個林雨桐蹭的一下站起來了,她想起一人來,這樣的人得重視!不能被埋沒了!可上哪找這個人去呢? “幫我磨墨。”林雨桐把手頭的事情放下了,給林寶文寫了一封信,拜托他一件事。這信得叫人給林家送回去,親自交給林寶文才行。 寫信干嘛呢? “找一個叫宋應星。”按照年紀算,此人應該三十往上了。正是人生最好的時候!這是個科學家!叫科學家在科舉的路上一直蹉跎,那是浪費!因此,哪怕是給親生父親的信,信里措辭格外注意。表達了對這個人極度的重視,而后才打發(fā)郝春梅,“叫廚上隨便包幾個糯米包,你幫我送一趟。將這信交給我父親,請他務必盡全力找尋此人!” 這人是? 是個關乎到天下飯碗的人! 是啊!才說關乎天下人的飯碗,就又來事了。時到五月,外面鬧哄哄的,是光祿寺那邊送了朱砂酒、雄黃酒、蒲昌酒來。宮里端午要喝這些酒,要吃粽子!四爺手里握著權了,巴結的人就多了。以往是要什么那邊才幫著代買什么。現(xiàn)在是那邊有什么,就急著給自家送什么。這便是差別。 這東宮里,倒是無人巴結,也無人過問。就是冷漠以待,不言不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