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紅色的粉筆能寫在牛皮紙上,國文課本就在外包上寫上國文,數學的就寫數學,英文就標注英文。小伙計一看,連連點頭,偷著作揖,掌柜的把這個都忽略了。 但指揮著放書的老先生就不由的多瞧了兩眼,這真是一筆好字。好容易規(guī)整完了,老先生就找嗣謁對賬,他以為嗣謁是管事的。嗣謁就笑,“就是去書店買紙筆的,碰見掌柜的把腰扭了,我搭把手。”然后指了指小伙計,“那是拿事的。” 老先生把單子給老趙,叫他跟小伙計對賬去了。他跟嗣謁站在邊上說話,“小伙子哪人呀?念過書呀?” “沈家鎮(zhèn)人,家寒,在沈地主家的學堂外聽過課,自己拿著筆比劃著寫,您見笑了。” 老先生點頭,沈家他知道!跟李家還連著親呢,據說如今還要結親。 要是這樣,那倒也算是知根知底的人家。 “如今當的什么差事?”能寫會算的的佃戶,沈家還不安排到鋪子里去? 嗣謁就笑,“原本隨父親在家耕種,這不,妻子意外落水病了,來縣里瞧病。昨兒才來,剛安頓下來,正說找個營生呢。” 老先生又瞧了那一筆字,“那可巧了,咱們學校才草創(chuàng),缺的人不少。校工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另外,少不了有些先生需要謄抄講義文稿,還少不得勞煩你。” “那可感激不盡。”嗣謁忙行禮致謝。掙多少錢是次要的,有這么個環(huán)境熏陶,肚子里有點墨水露出來,好歹也有個來處呀!要不然,豈不叫人奇怪? 老先生連連擺手,“咱們是半個月發(fā)一次薪水,校工半月一百銅元。” 嗣謁換算了一下,一個銀元能兌換三百二十到三百六十不等的銅元。半月一百,一個月兩百,也就是差不多一個半月,能掙一個銀元。 不多!但維持生活也夠。人家老先生也道:“當然了,謄抄也是要算錢的,到時候從各位先生的薪水里扣了給你補上就是了。” 這么一算,那是真夠維持生活了! 嗣謁一口就應承下來,明兒準點來。 臨走留了姓名,知道老先生姓蔡,主管學校教務。 那邊牛車還等著呢,嗣謁跟人家拱手作別。上了牛車,小伙計又是道謝又是打聽,才知道人家要在這里當差了。 他殷勤的笑,書店做的最多的就是學校的生意嘛,“金先生以后若有用的到小的地方,您招呼一聲就得。小的叫王三元,您隨叫隨到。” “就是打雜的,叫什么先生。”嗣謁就道,“回頭來家里吃飯。”他指了地方,叫送到巷子口,“我就不往書店去了,跟掌柜的道一聲謝。” 多虧了人家給的機會,若不然還不定在哪轉悠呢。王三元連著謙讓,等人走了就跟車把式道:“念了書的人,還是值錢呀!” 一出去這大半天,給桐桐急的。 兩人一碰面,都先問了一句:“沒事吧?” 嗐!能有什么事? 嗣謁邊吃桐桐給烙的餅,一邊說今兒的事,“先去瞧瞧,看那邊有沒有給校工住的地方,回頭能搬過去最好。你在里面呆一呆,又是念過書的,將來便是有個會念書的由頭,也好能迷人的眼。” 只憑著這一點,哪怕不給錢呢,咱也得去!錢可以想法子賺,但這個環(huán)境難找。 餅子只放著粗鹽,沒用油,就是那么干烙的,能吃,跟香甜無關。 這才吃了喝了,外面就有人喊:“金先生,在家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