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六福晉就特別客氣,“我又沒當過差,本想著,往年給什么人家多少東西,這都是有定例的,對吧?” 對!什么爵位給什么東西,有規制的。 六福晉就道:“那這么著,九福晉認識的商家多,做什么樣生意的都有。你們把東西分門別類列好,每樣需要多少,咱們給商家下個單子就好了。叫他們按照名單,按照物品和對應的數量,直接送過去。你們過一道手續就行了。商家送東西上門,誰家收了,收的東西是不是數量對,質量對,驗看了之后,給單子上蓋戳。只有蓋戳的單子,才能拿來銷賬的。到時候你們把單據一核對,需要多少銀子,從內務府的庫里撥就行了。”她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樣子,“我是當家當慣了的,反正怎么省事怎么來。你們看這樣行嗎?要是不行,那就按照你們的來?” 您還不懂呢?您這是把利潤空間給壓榨完了。 商家要這個給皇家供貨的牌子呢,他們虧本都會接這個活的。這就已經比行市更低了。更不要說跟往年內務府的開銷比了,內務府的賬目上,那價格是行市的兩三倍都不止呢。這一來一去,幾倍的差額都有了。 可誰敢不同意! 他們就想著,今年辦完這差事,趕緊把內務府的帳給平了。然后找個由頭辭官致仕吧,要不然老賬遲早得給翻出來。 于是,年前便是最普通的宗室,拿到的東西也是最好的。 皇恩浩蕩呀!感恩戴德著呢。 收上來的結賬的賬單,桐桐挨個瞧了一遍,有幾張單據上商家都算錯了,少算了兩錢銀子都給挑出來了,丁是丁卯是卯,該給的就給結賬了。 花用是往年的四分之一。 李德全得到信兒的時候低聲給老圣人說了,老圣人不見惱怒,只笑道:“昂貴的是面子和體面,這個你不懂。” 懂!怎么會不懂呢?您要面子也要體面,所以在這些事上您沒計較。 可遇上個不要面子也不講體面的人,花費自然就降下來了。 李德全就在想,皇上和六爺其實很多地方很像,其實要是換六爺上的話,跟六福晉搭配起來,那真是一個摟一個摳,絕對能攢出一銀庫的金銀來。若是如此,害怕戶部不豐嗎? 不可能的!這么一想,就覺得皇后少了幾分擔事的勇氣。 這個年宴,也辦的極好。小案幾,御膳房分好了,誰負責哪家的等等,每家的菜品都有些不一樣。不是一色的蒸碗,光涼菜就幾十種,但每個小幾上的涼菜都是按單子每桌用小碟子盛八碟,誰忌口什么都記得準準的。 太后就說皇后,“老六家的是個潑皮的性子,別人不好做的事,她豁出臉面給辦成了。那剩下的就是成例。過了年有些事你能接手就接手了吧,畢竟很多宴席該在圓明園的,就不能老擺在這邊。老六家的能在這邊當家,卻不能去你那邊當家,是不是這個道理?” 皇后應承著,但心里的壓力卻驟增。 珠玉在前,不能露怯,這其實是很累的。 大過年的,太后也不能說的太過了,但這事自己不說,就沒人說了。老四需要人搭把手,外面的事有老六有十三,但內里的事不是找個人來替代就可以的。老圣人早年是沒皇后,那有些需要太后出面的,太后蓋印就行。其他的事叫下面的人去管,這也說的過去。但是如今不一樣呀!有皇后而不用皇后,會叫人多想的。對幾個孩子也不好,所以,你必須作為皇后站住腳,這個誰也替代不了! 太后小小聲的說這個事,其實她作為太后能替皇后做很多的事的,但是不能呀!要為了孩子們好,皇后就絕不能是擺設。而且,太后的手這么長,那太上皇呢?是不是也能干涉老四替老四管事呢?這是要壞事的呀! 有些事上,老六家的可以隱在幕后,把老四賞賜打賞對外施恩的那一套做好,但除此之后,還有更多的是老六家的藏在后面沒法辦的,那這怎么辦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