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正月十五,許靈兒在吉安縣城買了禮物和祭品,回到了魂牽夢系的故土。 由于許家是三世單傳,其實,此地已經沒有直系血脈的親人,她只記得父親經常提起的阿德公,是她五服之內的爺爺。 在馮安等將士的陪同下,在吉安桐坪鄉河山村的農舍中找到了阿德公,老人聽說許儀后的女兒回來了,激動得老淚縱橫。 等許靈兒行了大禮,老人急忙將其攙扶起來,把她拉到近前親切地問道:“孩子,你父母現在可好?” 此刻,許靈兒想起了被困在東洋的父親,心如刀絞一般,可又不便明言,流著淚點了點頭。 老人感嘆道:“當年你父親離開村子的時候,也就是你現在這個年紀,他是我們這十里八鄉的才子,鄉試中過秀才,只可惜你的爺爺奶奶常年癆病,誤了你父的前程,棄了考舉人的機會,改習岐黃,他天資聰慧,醫道高明,等你的爺爺奶奶過世后,獨自闖蕩江湖,聽說去了南京,這一晃三十年過去了……” 許靈兒聽罷一陣心酸,給老人送上一份厚禮,講道:“爺爺,孫兒不孝,數十年離家未歸,辦差途中路過故土,備了些薄禮不成敬意,請您老笑納。早年間,我隨父東奔西走,一直也沒安穩過,如今孫兒長大了,等過些日子,一定會陪著父親再回來一趟?!? “孩子,知道你們父女在外不易,不用講究俗禮,能看見你們這些離家在外的后輩一眼,知道你們都平平安安的,老朽也就安心了。” 于是,老人便安排家人殺雞宰鴨,又把河山村的里正及許家的族人請到家中,熱情地招待了一番。 吃過了午飯,阿德公和里正等人陪著許靈兒,帶上禮物挨家挨戶去拜訪。 傍晚時分,村里的孩子們挑起了燈籠,放起了煙花爆竹,大家一起聚在了許家祠堂。 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籠罩著小山村,在煙花爆竹聲中,有人送來了一大鍋元宵和祭品,擺在了祠堂的供桌之上,在阿德公的帶領下,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祭祖儀式。 祭拜儀式結束后,大家一起分享元宵,阿德公又領著許靈兒等人前往她家的墳地,在她的祖父、曾祖、高祖的墳前燃上香,獻上了祭品。 許靈兒點燃了手中的冥紙,眼中噙滿了淚水,心中開始默默祈禱…… 陣陣涼風吹過,墳塋前的火苗忽忽亂竄,燃過的冥紙四處飛舞,火星在夜風的吹拂下飄了起來。 月光如水流淌,星疏月明,許靈兒遙望蒼穹,深深地體會著這濃濃的鄉情,大山的情懷,明月清風的寄盼…… 阿德公講道:“孩子,你看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都有著靈性,將來,無論你到了哪里,都不要忘記,這兒是根!” “爺爺,請放心吧,孫兒永遠不會忘記,我的根就扎在這兒?!? 繼續撥弄著燃燒的冥紙,沉默了片刻,許靈兒低聲吟道:“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出自唐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馮安想起了臨行前胡守仁的囑托,要她一路上好好勸一勸許靈兒,有很多話還沒來得及說,趁此機會,在一旁勸道:“是?。〖臅L不達,況乃未休兵。靈兒姑娘,可不要辜負了兩位總兵大人的一片苦心。” 抬頭望著馮安,許靈兒輕輕地搖了搖頭,答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靈兒姑娘,還望你能理解如松公子。我們雖是女人,同樣吃糧當兵,當差為朝廷效力,時刻面臨著兇險,你可知道?林邵琦的商船被海盜劫持之后,胡總兵在第一時間就通知了李總兵,若非李大人在錦衣衛衙門暗中使力,錦衣衛豈能輕饒于你?” 燃燒的冥紙映紅了她的臉頰,眼眶中閃動著晶瑩的淚花,此刻,心事重重的許靈兒低頭沉默不語。 馮安接著講道:“其實,李如松將軍也給胡大人來過書信,李少帥深諳兵法、智勇雙全,在與蒙古人歷次戰斗中,他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是兵部表彰的楷模!靈兒妹妹,你還在等什么……” 許靈兒實在聽不下去了,雙手捂著臉哭出了聲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