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周一,中午。 除了庇護所正面的那面墻體之外,其他墻體已經完成,有了地中海猛男的加入,他們打造庇護所的速度快了不少。 整個庇護所看起來下窄上寬,頗為寬敞。 之所以下面看起來會有點窄,主要就是因為小山坳的山脊是個小斜坡,并不是垂直形。 所以底部的寬度只有寬五六米,長七八米,但在兩米高度往上之后,寬就有七八米了,長也有九米左右。 想要把庇護所擴大,也很簡單,只需要把山脊下的那些泥土給挖出來,把墻面變從斜坡變成垂直就行。 不過吳虎不準備這么干,要是這么干的話,山脊上的那些木墻很容易就會坍塌下來,那現在這一切就都白忙活了。 打造庇護所墻體的這個過程中,遭受到不少網友吐槽。 有人說那幾棵云杉木真是遭了老罪了,被無數橫木擠著,以后還怎么長身體嘛! 而一部分網友則覺得,這樣挺好,隨著樹木越長,墻體會被擠壓得越緊,根本不用擔心墻體會松動。 不過吳虎倒是沒想那么多,等比賽結束,到時候這里肯定要被拆掉的。就算沒拆掉,也不過是幾棵云杉木而已。 這種木材,在這片廣袤的森林里,到處都是。 他們打造庇護所砍掉的樹木,那才叫多。好在這是在楓葉海貍國,要是在國內,早就被人舉報了。 當天下午,他們就開始打造庇護所頂部的框架。吳虎先是在庇護所前端種下兩根柱子當門框,并在兩根門柱上面削了個弧形卡槽,并在這卡槽邊上,又削了個方形卡槽,然后將一根長有一米二左右的木頭,卡在這兩個卡槽中間。 這樣有助于固定這兩根門柱,回頭做前面那面墻體的時候放置橫木,門柱就不會因為受力而朝中間傾斜,可以穩(wěn)固墻體。 三根長有八米多的大橫木,兩端被削出兩個弧線大卡槽,卡在左右兩邊墻體最上方的那根橫木上。 前面一根落到兩根門柱上,將門柱上下鎖死,固定住。中間一根,后面再一根,三根橫木便是支撐房頂的房梁。 三根房梁有大碗粗,都是新木,根本不用擔心會斷。 接著,吳虎又弄來三根一米多高,兩頭被削出個弧形大卡槽的木樁,豎著放在這三根橫木中間。只要繼續(xù)在這三根木柱上放一根大橫木,庇護所頂部的框架就算是完成了。 為了固定這三根豎起來的木樁,吳虎分別用幾根細一些的樹木尾端,相互頂在左右兩邊墻體和另外一根橫木上,形成一個個穩(wěn)定的三腳支架。中間那根木樁很容易就穩(wěn)定住了。后面那根木樁,因為有一棵云杉樹在后面,也很容易固定。 就是前面那根木樁四面只有三面能受力,所以吳虎采用的方式是將最上面的那根橫木,前后兩端弄出一個卡槽,卡在前后兩個木樁頂上,像一個扣子一樣將木樁扣住。 隨著屋頂重量增加,這木樁就不會輕易移動。 三人用了半天時間,整個框架才搭好。 第二天,趙輝跟秦曉海沒有出去尋找野生菌,而是跟著幫忙蓋庇護所的頂部。他們被吳虎安排去收集苔蘚和泥巴。 苔蘚比較麻煩,要去遠處找,工作倒不是重,就是一直重復同樣的事情,有些煩人。苔蘚的用處很多,周圍的木墻需要塞入一些苔蘚,把縫隙堵住,增加保溫性。 泥巴簡單,庇護所內的小土坡就有不少,因為小土坡需要弄平整來,所以正好可以將鏟下來的那些泥土留著備用。 頂部用四米多長的小木頭,一根根緊挨著拼湊到一塊,形成一個倒v字的屋頂。這個過程最麻煩的反而是伐木。 好在木頭不 需要太大,吳虎去伐木時,幾乎一兩斧就一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