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色微明,雨勢才稍微減小,白河之上雨霧迷蒙,看不清對岸情況。 劉琦才到中軍帳,探馬來報,曹軍連夜后撤十里,上游大營被洪水淹沒,曹軍損傷無數。 徐庶笑道:“曹軍連夜在雨中移營,必定損失許多輜重,這雨若多下幾日,糧草運送不及,不戰自敗矣。” 劉琦點頭道:“以退為進之計已成!” 到目前為止,一切皆在預料之中,將曹軍引到南陽,就是為了拉長他們的補給線,消耗物資。 雖說曹操統一北方,聲威大震,但將士連年交戰,都十分疲憊,河北也還沒有恢復元氣,曹軍已是外強中干。 此時曹操揮師南下,完全是趁著大勝的氣勢,只要耗盡這股銳氣,便后繼乏力。 劉琦原本的計劃,是在借助這條南陽走廊,與曹軍拉扯,諸葛亮到來之后,又補充計劃,以進為退將曹軍全部吸引過來。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運送糧草輜重極為困難,都是靠人力畜力,道路又不平坦,基本運糧的人數和兵力相當。 如果路途遙遠,這個數量還會增大,運糧的人也要吃喝,這個消耗不容小覷。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話,確實關系三軍命脈。 動輒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人的口糧,糧草危機后果不堪設想。 在這個亂世,許多人走投無路,投軍就是為了一口飯吃,真正想建功立業的寥寥無幾。 軍中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當兵吃糧,吃糧當兵! 一頓吃不飽,還勉強能穩住,一天沒飯吃,很容易引起嘩變,人數越多,危機就越重。 這也是曹操當年為什么要殺倉官王垕,用一人性命來安撫軍心,也是無奈之舉。 這一次曹操倉促撤退,又是三更半夜,大雨天氣,至少要損失一半的物資,如果后續輜重不能及時運到,將再次面臨危機。 諸葛亮獻策以退為進,其實就是放長線釣大魚,拉長曹軍的補給線,將他引到南陽來,再切斷歸路,便可一戰成功。 如今眼看曹操非但上鉤,還吞了魚餌,劉琦怎能不激動? 諸葛亮安排關羽守華容道,故意放走曹操,是為了穩住北方,不讓孫權得利壯大,因為當時的劉備寄人籬下,根本沒有能力分一杯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