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好!”司馬徽點頭而笑,命童子取來紙筆。 劉琦揮毫,筆走龍蛇一蹴而就: 金鱗/豈是池中物,得遇風云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掃蕩狼煙興炎漢。 “好好好,好書法、好詞句!”司馬徽原本一臉淡然,看罷之后聳然動容,慨然道:“公子果然是龍隱于泥潭。” 劉琦雖然在政治上表現極差,但畢竟是劉家長子,又有劉表這個士林領袖,文學造詣頗深。 尤其到襄陽之后,又得諸多名士教導,書法便師承邯鄲淳,篆書、草書、隸書已小有名氣。 “先生過獎!”劉琦起身抱拳道:“荊州戰事將起,明哲保身已非上策,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下還要去新野安定人心,就此拜別。” 司馬徽略作沉吟,言道:“單福今早騎驢而去,想必還未出襄陽境內,公子若去追趕,或許還能趕上。” 劉琦大喜道:“不知他從哪條路而去?” 司馬徽言道:“出門向西北進入荊山,有山路可直通中盧,單福由此渡江北上。” “多謝先生指點!”劉琦問清徐庶裝扮,拜別司馬徽,出莊后尋路追趕。 司馬徽見劉琦毫不猶豫進山,撫須頷首而笑。 “荊州未平,先生指點大公子只身進山,若遭不測,豈非鑄成大錯?” 就在此時,從側門走出一人,身高七尺,葛巾布袍,腰中掛著一口寶劍,眉頭微蹙。 司馬徽轉身笑道:“元直勿憂,此路直通中盧,乃吾好友往來之地,境內安定。” 原來此人正是徐庶,嘆道:“今劉皇叔已死,明主難覓,某無意再為劉表效命,先生不該騙他。” 司馬徽回到莊中,將劉琦所寫的信箋拿給徐庶:“元直請看。” 徐庶接過,再想起二人剛才的對話,連連贊道:“金鱗/豈是池中物?妙妙妙……” 司馬徽言道:“方才劉琦不顧危險進山,足見求賢之意,既是為元直而來,何妨再去試探一番,再作決定?” 徐庶才明白司馬徽是故意試探,問道:“劉琦已走,如何趕在他之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