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說咱們是先去龍門客棧還是先去瑯琊閣?” 排隊等馬車的功夫, 一位女子看向了身邊的同伴。 “先去瑯琊閣!” 同伴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當即回道。 “嗯?去瑯琊閣?我看旅游牌上顯示瑯琊閣離我們有八公里左右,龍門客棧離我們這里只有不到三公里,走過去都可以!” 女子有些不解。 “你是不是傻?你瞅瞅這些游客等你轉完了龍門客棧再等坐騎會超級難,路過龍門客棧的公共馬車根本沒空位置。 我們總不能再從龍門客棧走到瑯琊閣去!” 同伴白了一眼女子。 “哦,也是哈!” “所以就老老實實的等馬車?!? 同伴忍不住看了一眼其他出行方式的排隊情況。 公共馬車這邊游客排隊是最長的,接下來就是駱駝區和轎子區,但此時十支駝隊和五十頂轎子已經全部離開等下一趟回來指不定要到什么時候。 至于毛驢、鴕鳥等候區、馬匹等候區等雖然排隊的人很少但這些坐騎更少,尤其是鴕鳥,一共才有一百只, 今天想要騎鴕鳥過去不等幾個小時根本不可能。 游客本來就是出來玩的,長時間的等候換做是誰都會有些小情緒。 此時的游客服務中心已經擠滿了各種咨詢的游客, “你們的公共馬車怎么那么慢?” “先生您好,我們景區目前二百輛公共馬車已經全部投入運營,希望您能耐心等待一下?!? 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耐心解釋道。 “二百輛?二百輛怎么夠?你看看今天游客有多少能不能再調二百輛過來” 聽到數字,游客頓時急了。 “先生,這已經是我們景區的最大承運量了?!? 工作人員忍不住苦笑道。 話說民宿原本投入運營的只有一百五十輛公共馬車,這次因為要開通更遠的瑯琊閣,這才增加了五十輛的專線。 誰承想還是遠遠低估了游客的數量也低估了兩個ip同時開放的熱度。 現在想要臨時增加已經不太可能,一來.馬車需要制作,而來車夫以及馬匹都要提前培訓或是訓練好之后才能上崗,不然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最大承運量?你們景區這么大就這么點馬車怎么夠!反正你這會想辦法聯系你們領導,總不能讓我們這么早來的人就一直等在停車場吧?!? “游客再道。” “這您.您先別急!我們這邊已經將具體情況匯報給了領導,相信很快就能給您答復。” 工作人員再道。 “那就趕緊!” 鳴沙停車場這邊出現了人堵人的情況,清明上河圖修建區除了工人之外并沒有任何游客而且隨著河道兩岸的古建一座接著一座建起,工人灑落在快要成型的古建群里反而顯得這邊有些冷清。 此時, 在許浩以及數百大手工匠日夜連續趕工下,清明上河圖已經建成了百分八十五,依照這個進度趕在新歷的三月底肯定能建成。 “李工,那艘沉船的進度怎么樣了?” 站在橫跨河道的石橋上,許浩看向身邊的工頭。 清明上河圖里貨船撞橋是個經典場景,必須要完美復原。 “領導,已經差不多了,明后天夜里就會拉過來。” 工頭急忙道。 為了能夠加快進度,這次修清明上河圖采取了兩地加工的模式,以前都是木料和構件放在紅沙崗村那邊統一加工然后運送到民宿, 這次是清明上河圖也設立了一個加工區,兩個加工區各有分工,像船這種木質物件都是在紅沙崗村那邊制作的。 “那就行,一定要完美復原?!? 許浩點了點頭。 “您放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