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由太子領軍-《點歪你的科技樹》
第(2/3)頁
而突厥的可汗們也發現統一后的中原不好控制,不能像以往那樣從各個割據者手中勒索財物了,因此趁此時唐朝國力還不十分強大,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
幾次沖突下來,突厥兵鋒已經嚴重威脅到這個龐大的帝國的政治中心。所以遷都這一事,一直都在大唐政斧中有市場。這次突厥再次大舉入侵,于是又有人提出了此事。
“夫襄鄧之西,夷漫數百里,其東漢輿、鳳林為之關,南菊潭環屈,而流屬于漢。西有上洛重山之險,北有白崖聯絡,乃形勝之地,沃衍之墟,若廣浚漕渠,運天下之財,可使大集。惟襄鄧,實惟中原,人心質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為之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此建都之極選也。陛下,今原州、靈州、涇州已失,秦州、隴州、渭州諸地危在旦夕;突厥兵鋒朝發夕至,長安城危矣。不若暫且避其鋒芒,退守襄鄧。”
這是鼓動遷都派,理由很簡單,長安城太危險了。
早先的時候李淵其實也有些傾向于遷都的,畢竟國都時常暴露在敵人的鐵蹄面前,非常危險不是;而且由于中原內亂連年爭戰,以及與突厥多年的交戰,導致隴西陜北等地地廣人稀。沒有足夠的人口基礎,大唐對這些地方的控制力就比較薄弱,由于隴西等地長期處于突厥的侵擾下,邊界各處百姓難于耕種,生活極度困苦。強行將這些地區控制在手中,徒耗大唐國力。
倒不如跳出這個泥坑,先將國都遷到樊鄧,將長安改為都護府;再把沖突地帶的人口遷入關東,在關東實行均田以開發關東。等大唐朝渡過了眼前的難關后,國力增強后,再來找突厥算賬。
以前,這種提議總是很快就被否決了;因為關隴地區是李閥為代表的武將勛貴集團和關隴地主士族起家的地方,朝中大臣中的很多官員家族利益都集中在關隴地區;放棄這一片,相當于要這些重臣放棄家當,奪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要這些人放棄自己的利益何其難矣?于是這些門閥勢力很容易就聚在一起,共同推舉秦王李世民做為他們的代言人,反對遷都。
兩邊都據理力爭,遷都之議最后總是不了了之。
但是今天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因為關隴集團的支柱倒了。
由于葉謹瑜的出現,事情發生了偏轉,秦王李世民已經確定要前往木洲。
這就破壞了關隴集團的計劃,秦王可以去木洲,但關隴貴族卻不行,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跟秦王走的,所以,這些勛貴不再是李世民必須拉攏的對象。這樣他也就沒必要冒著得罪天子和太子的風險再為這些地主士族背書,沒了李二這樣的皇該繼承人做強大的舵手,關隴集團這條大船頓時失去了方向。
正當主張遷都的人聲勢大漲時,李淵卻突然叫停了。
“襄鄧之事,暫且擱置;”
盡管定都長安有一些弊端,但就算要遷都,也不能是敵人兵臨城下時遷,那樣會給整個國家的軍民士氣一個沉重的打擊。而且原本是由于帝都不安全,才有遷都一議;而今天降神人于長安,為大唐造出神雷一物,給了李淵很大的信心,讓他覺得長安也不是那么難以防守。因此他對遷都一事興趣劇降。
“毋論遷都與否,安內必先攘外,突厥之患不靖,遷都一事不可行。諸卿不如討論由如何退敵。”
李淵的話音剛落,頭上還包著白布的宋國公蕭瑀就站了出來,道:“臣以為,當由秦王與天策府出戰;”蕭瑀是關隴集團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反對遷都的主力之一;現在聽到李淵沒有遷都之意,立刻接過話頭歪了早朝的樓;這就是早朝的第二個話題,由誰出戰突厥。
蕭瑀提議秦王出戰,其實也有想將秦王繼續留在關隴集團代言人的位置的意思;不過做為當事人的秦王卻是在那里眼觀鼻鼻觀心的呆坐著,似乎蕭瑀所說的并不是他一樣。
其實此時長安城并不是沒有兵馬,相反,因為李淵的小動作,長安城周圍云集了不少精兵強將;只是秦王的天策軍尚未離開洛陽,李淵也不敢妄動。
至于蕭瑀的提議,完全不打李淵心里來。秦王的功勞已經夠大了,再說馬上就要就國木洲,還讓他救大唐于危難有點說不過去。
皇帝其實更想讓太子去領軍,以此來加強太子在軍方的話語權,但突厥人舉國之力來勢洶洶,又擔心太子打敗仗;偷雞不成蝕把米就鬧笑話了;有點兩難啊!
好在朝中還有明白人,又有人說道:“臣舉薦太子,太子身為儲君,理應為陛下分憂,當率軍出隴西,進擊突厥軍……”
此人話還沒說完,就聽得一聲巨大的雷鳴聲傳來,李淵甚至看到案幾上的筆架都被震歪了。
“怎么回事?”“地龍翻身了嗎?”“神人又在試雷?”眾人議論紛紛,朝議就此中斷。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清镇市|
元江|
海晏县|
且末县|
沅陵县|
尉犁县|
胶南市|
仪陇县|
娄烦县|
吉安市|
永福县|
姚安县|
邢台市|
龙江县|
清水河县|
淳安县|
翁源县|
合川市|
简阳市|
宜城市|
河源市|
三江|
巴彦县|
萝北县|
公安县|
申扎县|
潜江市|
铁岭市|
阜新|
托克逊县|
安宁市|
泉州市|
五常市|
木里|
玉林市|
青岛市|
太保市|
湛江市|
兴化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