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唐度量衡-《點歪你的科技樹》
第(3/3)頁
于是他問道:
“陛下,不知大唐的量具都是什么情況?”
這個問題把皇帝給問住了,身為大唐皇帝,日理萬機,哪有時間管升斗小民的斤斤計較。回答不了神人的問題,只得看向階下還站著的太府寺文官,向他求救。
那文官倒是識趣,見狀立刻接話道:“啟奏陛下,度量衡設置上,我大唐隨隋制:長度以北方秬黍中等大的為準,長一黍為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一尺二寸為大尺,十尺為丈。體積也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容一千二百個黍為龠,兩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三斗為大斗,十斗為斛。重量也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一百黍的重量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三兩為大兩,十六兩為一斤?!?
這位官員對于自己的本職工作那是相當盡責的,說起其中的內容來條條是道;但葉謹瑜卻是滿頭霧水,這里頭十個量詞他頂多聽過五個;在生活當中能用到的更是曲指可數。
不過意思他倒是大概明白了,那官員的意思就是大唐的度量衡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種叫秬黍的作物上;以長度單位為例,一個中等大的秬黍為標準,一個秬黍就是一分,十分就是一寸,十寸是一尺。
同樣的,體積單位同樣建立在這種叫秬黍的作物上,依舊是選中等大的秬黍,一千二百個秬黍為一龠,這個龠是個什么東西葉謹瑜暫時不明白,但他理解了二十個龠就是一升,升這個量詞葉謹瑜小時候在家用過。
重量也是以中等個頭的秬黍為準,一百個秬黍就是一銖,二十四銖一兩,十六兩一斤,也就是半斤八兩。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極其復雜的、特別不標準的度量衡,葉謹瑜忍不住搖頭。
皇帝看著葉謹瑜搖頭,問道:“神人莫非不認可我大唐的衡量制度?”
葉謹瑜心說,這讓我怎么跟你講,難道說大唐皇帝啊,你們這衡器不科學?。∧銈冊O定了中等大的秬黍就是所有衡器的標準,那這個中等大又怎樣來衡量呢?每個秬黍的大小都會有差別,若是那些地主啊,商人啊,官吏啊以小黍充大黍,那會不會造成小老百姓的利益受損呢?他們的利益受損,最后的責任都會怪在你們政斧身上,有朝一日混不下去了,揭桿而起,最后倒霉的是你李氏大唐?。‘斎涣耍@個造反的原因多種多樣,全賴在衡器上肯定是不科學的,但盡量保持社會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立。
心里想著,嘴上卻道:“有點太不科學了!不算好。”
李淵不懂什么叫科學和不科學,但他能看懂葉謹瑜看不上大唐的衡器標準,于是他問道:“那依神人的意思?”
葉謹瑜滿是信心的道:“陛下,就由我來協助大唐的官員,完成新的度量衡。”
將現代的度量衡套給大唐使用,想想都有趣。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上蔡县|
乌什县|
彰化县|
犍为县|
兰西县|
桐城市|
宣恩县|
白水县|
临汾市|
新蔡县|
静乐县|
香河县|
白水县|
深水埗区|
崇明县|
麻江县|
桃源县|
镇原县|
龙南县|
德州市|
怀宁县|
七台河市|
淮滨县|
清新县|
吉水县|
岳阳市|
安阳市|
和硕县|
垫江县|
德保县|
镇平县|
永靖县|
西安市|
额尔古纳市|
平安县|
合阳县|
子长县|
房产|
仁怀市|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