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零七章 秦州決戰,大雪龍騎-《我有一本氣運天書》


    第(1/3)頁

    我有一本氣運天書正文卷第三百零七章秦州決戰,大雪龍騎榆關紅巖之戰在前,三路連勝在后,夏軍本該順風順水結束秦州戰役。

    但在周柏逼迫和利益驅使下,秦州各大勢力再次聯盟,還是聚集起了一次大規模的正面對抗。

    并且這次正面對抗,明面上是有優勢的。

    一是主場作戰,北雁秦川之地形為憑,己方天然便多三分戰力。

    二是兵力倍于正面戰場的夏王中軍,二十萬常年內戰磨礪的秦軍,其中大半老兵,對上十萬夏軍不會有畏懼情緒。

    很多豪強包括軍中將校把榆關之敗推給燕建一個死人,至于田陽郡和原丘郡擋不住夏軍偏師也很簡單,其節度主力匯聚于北雁正面戰場,堅壁清野讓出部分城池罷了。

    綜合以上分析,大軍士氣被鼓動,一時居然認為有勝機。

    和部分人的樂觀不同,身為旭朝皇族旁系、秦州州牧的景衡對大夏國情知之甚多,他倒不認為能贏多少。

    最開始制定的戰略目標就是允許小敗,爭取拖延更久,只要夏國無法一口吞下秦州,北境、西蜀、草原等地的大國必然會插手此戰,屆時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景衡能看穿雙方差距,意圖小敗拖延,秦州的節度也不全是愚昧蠢貨。

    這些聰明人想的是只要打一場,你夏軍無法鯨吞,后面談條件也從容許多。

    岐黃山脈,北雁郡最大最長的山脈,靈變前就有靈脈蘊藏,為秦州大宗回雁宗所在山門。

    靈變后,回雁宗投靠大旭朝廷,傾出力量支持,景衡手下道官一多半都是出自回雁宗。

    如此賣力自然也有回報,岐黃山脈所有靈氣節點被其全據,氣運大漲下宗門道種層出不窮。

    若是沒有周柏先前斬殺法相境太上,削落回雁宗半數氣運,恐怕在氣運之勢的積累下,第二名法相都能誕生。

    岐黃山靈脈上品,誠為傳世根基,回雁宗極力要求州軍死守此地。

    加上岐黃山脈是州衙重要靈物資源出產地,景衡便下令在此對上幾陣,先搬運山中靈物,視情況撤退。

    十一月二十二日,山下平原地帶,兩軍對壘。

    旌旗招展,一個又一個的軍兵方陣連綿不斷,最前面的軍卒都是鐵甲重鎧,刀兵擦碰間冷光四射,寒意叢生。

    這是亂世以來,秦州經歷最大規模的戰事,就算是草原蠻子南下打草谷也不會打到這種程度。

    夏軍十萬,秦軍二十萬,再配上輔兵民夫最有六七十萬人。

    各色氣運混雜,搖曳的本命氣無法離體,天機混亂,任何士卒的命運在此時都顯得脆弱不堪。

    不過他們產生的軍氣卻是半分不減,太過濃郁乃至于化作黑氣淤沉,覆壓方圓數十里,如同死亡的陰影,沉重而陰森。

    萬馬齊喑,大戰的氣氛如同暴風雨前的寂靜,靜得仿佛能聽見各自心跳。

    每個人的眼神都集中在雙方中軍,魚龍大纛和秦州牧的大旭龍旗各自高高矗立,一旦大纛揮動便是大戰開啟。

    夏軍士卒們神色冷肅,并沒有任何緊張,他們只是緊握著手中的兵器,手指輕輕滑過尾端,感受著冰冷金屬給予的力量。

    二十萬秦軍又如何,跟隨夏王作戰以來,他們何曾吃過敗仗。

    秦軍一方前陣為最精銳的三千老秦邊軍,是大旭邊軍留下的老底子,被景衡作為依仗傾力培養,現在人均鍛體大成,后天高手足有千人之數。

    三千老秦邊軍后則是諸節度的兩萬衙軍,個個勇武不凡,乃是消耗郡中氣運養出的強兵,甚至有先天大將。

    定州是第一個布武的大州,夏軍武力之強秦州怎會不知,所以秦軍上來就令精銳前頂。

    只要扛住最初的攻勢,憑借人數輪換,就能打成消耗戰。

    傷亡,秦卒之命?這些并不在肉食者的考量中,他們只要勝利。

    至于夏軍一方前陣,卻是秦軍一直沒有接觸的軍隊,不是禁軍不是守備軍,而是伏魔軍和侍衛親軍組成的五千人前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州市| 行唐县| 柞水县| 德清县| 德清县| 同仁县| 凤山县| 巴彦淖尔市| 喀喇沁旗| 正宁县| 定陶县| 高平市| 祁阳县| 定襄县| 三台县| 临沧市| 通河县| 太保市| 平原县| 尼木县| 金华市| 卫辉市| 云林县| 静海县| 屏南县| 泗水县| 利川市| 岐山县| 会宁县| 伊春市| 黑山县| 和顺县| 礼泉县| 绥阳县| 谢通门县| 前郭尔| 聂荣县| 防城港市| 大渡口区| 会东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