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帝同治,不封天子-《我有一本氣運天書》


    第(1/3)頁

    祥興四十七年九月十二日,天元界與青墟界在域外戰場發生激烈對抗。

    戰艦橫空,仙舟阻截。

    千余真仙殞命,星辰印記歸于虛無,青墟界五百余艘小型戰艦,成功降臨天元界凡間。

    九月十三日,在天下極其動蕩不安的情況下,大旭十二歲的太子登基為帝,改元同治。

    給祥興帝上的謚號為平,尊的廟號為仁。

    治而無眚曰平,執事有制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平這個謚號比較中庸,按照祥興帝前三十到四十年的治政來說,說一句海清河晏、天下升平不為過,起碼也要上文、宣、昭之類的謚號。

    可后面這幾年朝廷末期的矛盾漸漸爆發,加上祥興帝為了身后名和龍庭的排位,一昧的捂蓋子。

    導致在受到外界、天災等因素影響后,大旭國勢江河日下,不可挽回。

    平,也算是對祥興帝前半生功績的認可了,超出三百年國運,大旭走過來不容易。

    至于廟號為仁,主要是文武大臣,對祥興帝在位期間所采取的寬松的政策,和對人寬厚、仁慈品德,給予的高度評價。

    說實在的,對于天下百姓有多仁不一定,可無為而治,卻是士大夫階層最喜歡的。

    同時為表對仁宗的尊敬,暫時沿用祥興四十七年,新年一月才為同治元年。

    同治這個年號在歷代王朝出現過幾次,在皇帝年幼,太后垂簾聽政或者有攝政王輔政的情況才有。

    當然,這種都是特殊環境下的產物,一般王朝最多是留下幾個輔政大臣。

    大旭眼下就是第二種情況,攝政王輔政,皇帝和攝政王共治天下,以求穩住這行將顛覆的“破船”。

    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地方上的士人豪強,別對朝廷失去信心,并沒有所謂的主少國疑。

    以周柏的氣運視角看,這就是另類的穩固龍氣之法,可以盡量減少氣運外流。

    立攝政王,使皇子移封大旭本土,表面上看是分散了龍氣,為將來埋下禍患。

    但在改朝換代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此舉同樣也是增大了大旭延綿國祚的機會,中央有攝政王,地方上有十一位皇子。

    哪怕四十八州最后出四十八條真龍種子,那他們大旭皇族,也可能最多有十二次機會。

    龍氣轉來轉去,還是在自家人手上轉,這就是大旭皇族宿老和祥興帝商議的辦法。

    祥興帝本是想著平平安安改朝換代,自家在龍庭繼續享個幾百幾千年的福。

    三百多年的積蓄,足夠陽世皇庭滅了,龍庭還能繼續長時間存續。

    然而皇族宿老提出的條件,卻是讓他決定賭上一把,龍氣他盡量少帶到龍庭,換來十一位皇子和一位“兄弟”的未來機會。

    歷史上的那個煌煌大漢,之所以名傳萬古,除開其建立的豐功偉績,還有其連開兩朝四百多年的國朝記錄。

    至于同治皇帝,就是皇族內部默認的“棄子”,末代皇帝總得有個人當。

    不過即便是末代皇帝,也是在龍庭有把龍椅的,祥興帝自認為沒有辜負,他這個最寵愛的小兒子。

    除開改元上尊號之外,同時登基詔書的內容還有很多,也能從里面看出朝廷的誠意。

    如宣布大赦天下,以安民心;尚未押送京城的夏稅,準許地方截留,用于賑災;開恩科,再錄超過百名同進士;揀選各州及邊軍精銳,組建新軍……

    登基詔書一經發布,馬上通過各州郡縣的通訊陣法聞達天下。

    哪怕域外之敵正在地方攪動風雨,可大旭的國運居然暫時穩固下來。

    那要褪化第五趾的人道真龍,也在天下萬民的翹首以盼下,得民愿撐住真龍真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布江达县| 溆浦县| 七台河市| 建水县| 东莞市| 阿巴嘎旗| 德令哈市| 沈丘县| 塘沽区| 鹿邑县| 泰安市| 丰台区| 沂水县| 中西区| 朝阳市| 稻城县| 尼勒克县| 开封市| 神农架林区| 奉节县| 宝鸡市| 鄂温| 东丽区| 阿合奇县| 淳化县| 昔阳县| 临汾市| 鹿泉市| 宜州市| 赤壁市| 儋州市| 云梦县| 长泰县| 徐水县| 阿瓦提县| 新源县| 百色市| 登封市| 乌兰县| 龙海市|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