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歸鄉時這天正好是陰天,既沒有連綿不斷的大雨,也沒有難以忍受的烈日。 是以全鄉父老出鄉碑十里,沿路皆是紅綢,十里八鄉趕來的人更是將鄉道兩側站得滿滿當當。 要知道,自周柏當上族長后,就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整個紅泥鄉的各處道路都是北安標桿。 去歲雪災后,為了幫助鄉人渡過難關,周族更是以工代賑,讓聯結紅泥鄉的官道擴寬至三倍,可供大軍出行。 然而即使這么寬,周柏帶著一小隊銀蛟軍,早早便要開始減速下馬。 “柏少爺回來了!” “這可是我們紅泥鄉出的后生,咦,你們看柏哥兒的馬怎么那么高大,好威風!” “都是蛟馬,跟在柏哥兒后面的銀甲騎士不會是銀蛟軍吧,想不到連州里也要給他面子。” 見周柏抵近,迎接的鄉親們一擁而上,頓時將寬敞的大道擠滿。 面對這種熱情,周柏也不能說什么,只能是撐著笑臉一一應答,里面說不定哪個大叔大嬸就是父母那一輩的人。 所幸銀蛟軍還是盡職盡責,為防止人群中有不懷好意之人,他們把蛟馬擺在外側,自己則是牢牢護在周柏身邊。 如此,才能艱難地在人群中前行。 “冬冬鏘,冬冬鏘~” 喧鬧的鑼鼓和鄉人們的喜悅歡呼夾雜,響徹云霄。 在定州,在北安,甚至在平蒼縣南,周柏都只能算得上有名聲,而不算得人心。 可在紅泥鄉,絕對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他給全鄉帶來榮耀,讓紅泥鄉人在外面都能昂首挺胸,得到更多尊重。 自從周柏考上解元開始,紅泥鄉天然就比其它鄉的地位要高上一分,鄉人在外開始享有一些隱性優待。 如涉及到紅泥鄉的官司,縣衙必會慎之又慎,又如鄉人縣城擺攤做生意,再也不會被地痞、差役刁難。 那些還在平蒼縣邊界藏匿游蕩的匪寇,更是不敢踏足紅泥鄉一步。 他們可知道是誰一手主導了蒼山清繳,又是誰帶領幾支族兵便打退了金人侵襲。 蒼山腳下的那一座集體墳墓,正是埋葬的數百金國正規軍卒。 僅僅是解元,周柏便能做到如此,那現在名錄天籍進士歸來,又能做出多大的事業。 可以說,如果周柏再于家族坐鎮些日子,稍稍養望。 哪怕吆喝著扯旗造反,更多的鄉人也是擁護居多,而不會有義民聯結為朝廷出頭。 試看浩瀚歷史,多少梟雄豪杰建立功業,身邊最忠心、最受重用的永遠是親族鄉黨。 他們怕的不是周柏想做事,而是怕他一心求道不做事。 就這樣一邊擠著向前走了一個時辰,所有鄉黨族人幾乎都和周柏照了面,打過招呼。 這時正式迎接的隊伍方才出現,一隊隊穿著短打黑褂的精壯涌入人群,他們訓練有素,眼神中隱有悍勇殺氣,這些人居然真是見過血。 不出片刻,便生生將原本的道路給開辟出來,讓熱情激動的鄉人們乖乖站在道旁。 不是官兵卻比官兵還有威懾力,這并不奇怪,因為他們正是周族的莊丁,是整個平蒼縣北部仰仗的武力。 前方人群清空,在紅泥鄉界碑處,老族長周明軒帶著一眾核心靜候。 周族各房房主、族老、大小執事齊數到來,另外就是陳忠邦等內府諸人和幾位德高望重的鄉老。 在大旭及之前的幾代王朝,都遵循皇權不下鄉的原則,但并不代表就完全放棄鄉一級的治理權。 鄉老,便是由朝廷任命選拔的官方代表,或是鄉里年高德劭之人,或是致仕官員。 王朝強盛時期,鄉老自然是維持基層統治的重要助力,可王朝末期,指不定這些鄉老就要為家族后代考慮。 上次考中解元歸鄉都沒來的鄉老,這次周柏進士歸鄉,也是齊齊來迎。 這短短兩年間,局勢變化天翻地覆,再端著姿態,只怕日后周族的湯都喝不著。 除開這些人,人群中還有一雙美眸在關切地盯著他,目光中的思念不言而喻,正是在周柏外出后,代為坐鎮守護家族的于月筠。 周柏先是深深看了一眼,以示回應,然后才大步上前迎上嘴唇微張激動不已的老族長。 “好啊,柏哥兒,好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