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薛敷教如此說后,高攀龍也點了點頭“雖如此說,但也還是難得,古往今來,能做到不征百姓田稅的帝王可沒有一個。” “真正是堯舜也不能及了,以后無人敢說萬歷朝有禍國殃民之事也!” 接著。 薛敷教也跟著附和道“你沒說的沒錯!而既然朝廷免了田稅,我已讓家里人把田莊繼續拿去雇人耕作,且讓他們把租子直接也免了,而不必用來開辦作坊?!? “這是為何?” 高攀龍問了一句。 薛敷教笑道“朝廷免田稅,無非是不愿意本土農事盡廢,要守住農本!” “既如此,我薛家也應該響應朝廷號召,繼續留住耕地,而不是寧愿讓他荒廢著也不肯免租,而坐視無人來佃耕!” “反正,這些田都在鄉下,又不能當廠房用,只能種糧食或者桑棉,有的地方連種桑棉都會被嫌棄離市鎮太遠,也就干脆給人免租去種算了。” 高攀龍聽后點了點頭,隨后不由得笑道 “真是沒想到,祖宗誠實經營而得的那么多田地,有一天會在即便免了田稅后也會味同雞肋,而需要免租出佃。” “是啊!” “沒想到張太岳真的成功通過當今陛下實現了大同?!? 薛敷教這時又說了一句,隨后嘆道“如果顧叔時還活著,也不知道他在看見這一幕后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幸而他沒看見?!? “否則,他會更傷心?!? 高攀龍內心百感交集地回了兩句。 同薛敷教、高攀龍這些地主階級的人一樣,大明的許多地主都對朝廷免田稅的事是喜怒參半。 喜的是朝廷重農,竟在儒家提倡的“輕徭役、薄賦稅”基礎上,直接免了徭役和田稅。 這已經算是超過儒家對盛世的理想標準了,已經是算是大同之世才算有的結果了,由不得受儒家教育的他們不承認這的確是實現了圣人的理想。 怒的是朝廷雖然免了田稅,卻加征了商稅,讓他們并沒有從這項本該儒士皆該高興的事里,獲取得太多的快樂,而只覺得自己在經濟利益上反而虧了。 但無論如何,免田稅也的確讓一些地主開始通過減少地租或者直接免除地租,甚至廉價把田給鄉民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田地,以求盡大可能地通過土地經濟賺取些收益,進而間接地導致了耕種面積的提升。 同時,免田稅也讓許多自耕農沒再選擇進城里務工或者棄耕,而是選擇留在家鄉繼續務農。 尤其是那些一輩子都在種田的老人。 他們勤勞慣了,并不愿意閑著,也沒覺著自己的勞動多值錢,又只會干農活而通過生產糧食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也就大多因為免田稅而選擇了繼續留在家鄉繼續務農,沒有因為田稅的原因,而選擇棄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