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一方志異》
第(1/3)頁
我看到每盒的菜都略有不同,就想要那個炒土豆的。但是盒飯是隨機發(fā)的,也就是我們走過去拿到什么就是什么。放飯的工作人員也不理我們,就順著給。善信是自主的交5塊錢在旁邊的盒子里,老曹在我前面,拿了飯就走了,我看他沒給,我也就拿著我的一份就跟著他屁股后面走了。
打開盒子,是我最不喜歡的茄子,好在還有點炒土豆,將就著吃吧。
我們就慢慢的吃,慢慢的等,大概30分鐘,基本上就發(fā)完了。釋炎虛大師拿著自己的一份飯也來到我們一桌,我本來還想起來客氣客氣的,但是看老曹大模大樣的坐著,釋大師也擺擺手,我就沒動。
大師先對著飯菜雙手合十念了點什么,然后就開始吃。吃相慢條斯理的,但是速度卻一點都不慢。然后看到我的盒子里有剩下的茄子,大師問:“你不吃了嗎?”。
我沒想到大師第一句話是問我這個,結結巴巴的說:“啊…啊,那個不太愛吃茄子?!薄?
大師沒說話,拿過我的飯盒就倒進了自己的飯盒里,然后也不嫌棄,幾口的就吃完了,這讓我很不好意思。
“施主,一餐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你可知齋堂放飯為什么不能指定飯菜,隨拿隨走嗎?”,大師吃完,雙手合十,好像是對著我,又好像是對著飯盒說道。
“???不知道,還有這個規(guī)矩?我是跟著曹道長后面的?!?
“一般人對好吃的東西容易起貪念;對不可口的、自己不習慣吃的,容易發(fā)瞋心;對既不是很好吃、也不是很難吃的,則處于一種無明狀態(tài)。我們修佛,心要修‘過’,就是說都不要執(zhí)著:不執(zhí)著于貪、不執(zhí)著于瞋、不執(zhí)著于癡。只要有執(zhí)著,就不叫‘過’。要跟我們走路一樣,路過、走過、通過,無所粘著。”,釋炎虛大師好像是和我說,又好像是和飯盒說一樣,眼皮都沒看我一下。
“原來這樣,受教了。謝謝大師。”,我站起來對大師微微鞠躬,他這段話讓我突然體會到了道家的不要注重身外之物的感覺,看來修行果然是有相同的地方。
“你們來找我,是因為那個寶函吧。”
“大師果然明白,那個寶函我打開了,但是里面只有片木頭和塊絲綢,什么都沒有。而且木片上寫的什么我不認識,您是大德高僧,所以來問問您。”,我看老曹還慢條斯理的嘬著牙花子,也沒有要解釋的意思,所以只能我來說了。
“拿來我看。”,釋大師微微低頭,向我示意。
我看了老曹一眼,然后將寶函遞上去。大師打開黃布,摸了下木片,然后就放下,對著木片雙手合十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怎么樣,大師?這是什么?”,希望大師能給我解惑。
“這是貝葉經(jīng)書,上面的是巴利文?!?,我擦,新名詞啊。
“您說的這個是什么???能麻煩您解惑嗎?”
“是我佛世尊在世時撰寫的經(jīng)書,當時婆羅門沒有紙張,經(jīng)書都是刻在貝葉樹的葉子上的。這上面寫的是: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這是阿含經(jīng)中的話,世尊在教你修行,怎么得證心解脫。”,大師講經(jīng)的時候真莊嚴,但是吧,我真心沒聽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沈丘县|
保康县|
吉林市|
宜川县|
安陆市|
宁陕县|
海安县|
宝鸡市|
汾西县|
三亚市|
石景山区|
上思县|
沽源县|
文成县|
罗平县|
山阳县|
广元市|
绿春县|
台湾省|
安泽县|
巍山|
甘孜|
陇西县|
布拖县|
璧山县|
宁德市|
刚察县|
永顺县|
兴山县|
洪泽县|
左权县|
廉江市|
松江区|
北京市|
潼南县|
昌吉市|
荣成市|
五家渠市|
革吉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