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什么區(qū)別,類似貨幣不還是貨幣嘛,只要還是貨幣,朝廷不可能同意的!” “宋大人,朝廷不同意出現(xiàn)其他貨幣,只是因為貨幣一來是國家權威的象征,二來貨幣相關的稅一直是國家收入的一部分,三來則是假幣和他幣會擾亂市場和名聲。” 宋應星點了點頭,認同了他的話。雖然大明各地的私鑄銅幣并不少,劣幣充斥民間市場。但那是萬歷朝之前的事,張局長的改革中就有大肆提高金銀和錢票在貨幣中的比重,這直接導致了市場對銅幣的需求銳減。 民間私鑄銅幣的前提是銅幣需求量大,哪怕是劣幣只要混入了良幣,在龐大的需求下,各方會睜只眼閉著眼的就使用了。最多就是民間交易時,心照不宣的把劣幣折價使用。 畢竟紙幣時代前是沒有假錢一說的,不管中西方都只有劣幣。劣幣也是要投入金屬的,只能說貴金屬的含量不足而已,折價使用就是了。 所以當金銀和銀票大規(guī)模的進入市場,取代了中、大額面紙的貨幣后,銅幣的流通量立刻減少了很多。以往民間常見的中額貨幣計量單位:一貫錢,變成了一百兩銀子,也有對應的銀票。 不僅攜帶方便,也徹底擺脫了劣幣的干擾,民間自然是樂的接受的。雖然還是有龐大的銅幣需求,但朝廷本身鑄的良幣就能滿足市場需求了。老百姓不是傻子,朝廷的良幣足斤足兩,民間私鑄銅幣缺斤少兩,他們自然是愿意用良幣而不是劣幣的。 雖然劉一峰說的3個原因中的第三點并不是那么站得住腳,但宋應星還是再一次的感嘆劉一峰真的是個人才。 不論東山州海事局還是本土傳統(tǒng)官僚,估計部分為官十幾二十年的人都無法用如此簡單明了的話說清楚朝廷為什么會不同意出現(xiàn)其他貨幣的。 不是說他們不知道,而是他們沒有這么強的語言總結能力。這不僅需要閱歷還需要知識儲備。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劉一峰只是后世的科普類視頻看的多而已。生活在咨詢時代的人是不清楚他看的某個短視頻,背后蘊含了多少知識量的,對古代人而言,那都是無數(shù)的各科知識累積起來的成果。這就是工業(yè)化后訊息爆炸的社會對古代訊息近乎不流通的絕望碾壓,也是每個穿越者天然的金手指。 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用金手指對宋應星展開“霸氣側漏,讓對方虎軀一震”攻擊的劉一峰,繼續(xù)淡定的說著:“那我們就想辦法規(guī)避這3點就是了。” “但首先,我想先說明為什么我認為東山州海事局出一個僅在東山州就能使用的貨幣,就能解決海事局現(xiàn)在的窘?jīng)r。” “宋大人,我們需要一個手段把金子從眾多探險者和民夫手中收過來,但這個手段不能過于強硬,太強硬了會引起反彈。到時候金山城的氛圍就仿佛一個火藥桶,任何一個火星都能點燃它。而這,絕對是您不想看到的。” 宋應星點了點頭,意識到劉一峰說的這番話是以放開淘金為前提的。他剛想問為何要放開,回想起之前兩人的對話,覺得放開是遲早的事,攔不住的,干脆就不問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