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碩說服了劉一峰他們黑吃黑。 當然鄭芝龍依然反對,但4個漢人的民主投票3比1,他不得不同意。 說來諷刺,不管東西方,船員都是最信奉民主的人。 在海面上,只有兩種制度:民主和獨裁。 獨裁是大多數(shù)時候的制度,以船長為主的統(tǒng)治體系。而當船長的統(tǒng)治有問題或者船長的狀態(tài)無法繼續(xù)統(tǒng)治的時候,船員們會選擇民主制度,選出一個大家都服氣的人。 這是因為船支出海后,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操控船支活下來,所以東西方的航海歷史上,都同時出現(xiàn)了民主制度的雛形且大多數(shù)時候都能貫徹下去。 鄭芝龍就被影響了,不僅是民主投票他很熟悉,連帶劉一峰喜歡的開會模式他也很熟悉。所以他見投票3比1自己輸了后,沒有掙扎果斷的接受了黑吃黑。 但他依然把目光投向了本該是自己堅定盟友的李鴻基,不明白他突然叛變的原因。劉一峰和馮碩也很想知道,其實兩人都覺得李鴻基會站在鄭芝龍那邊的,劉一峰都做好了拉入所有人講清楚來龍去脈再投票的準備的了。 李鴻基放下投同意黑吃黑的手,說道:“我剛才想起一件事,這是我們見張昌恭時候的事,當時我就發(fā)現(xiàn)了但我給無視了,主要完全沒朝那個方向去想。” 他的話引起了3人極大的好奇,不說話等著他解釋。 “你們知道的,雖然我官話說的不錯,但我是關中人。我的官話是在軍隊中學的,南軍都必須學官話。” 劉一峰被提醒了,他突然才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大明的官話就是普通話! 后世記載的大明官話是江南地區(qū)的應天府話,和后世江南方言是不是一樣姑且不論,但絕對不是普通話。 普通話的雛形是華北方言,口音沒那么重的那種。劉一峰因為太習慣普通話了,大明的首都順天府又在華北平原,一時間這些燈下黑的東西他就給無視了。 不過他轉念一想:這個大明已經(jīng)有太多的不同了,普通話作為官話也未嘗不可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