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獻忠?也是泉州指揮司的?可我沒印象呀。” 李鴻基是陜西人,大多數參軍的陜西要么因為九大邊鎮的整合加入了北軍,要么就是在新建的西軍,像他這樣跑到東部沿海加入南軍的屈指可數。 所以如果真的有個老鄉在一個地區服役的話,只要人沒有太大的問題,以華夏古代人的同鄉情誼,兩人不說生死兄弟,至少也應該很熟絡才對。 “你當然沒印象了,他是關中人沒錯,但他并不是南軍的。” “西軍?” “有點關系啦,他搶劫了西軍的軍餉,被抓后去年送到了東山州來。” “那為什么說是我的戰友?” “你也偷賣了南軍的軍備呀。哈哈哈,好了,我開個玩笑啦。” 如果是其他人這么說,李鴻基會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和那人臉上的微表情來判斷這是挑釁還是說在欺負他,然后作出立刻回擊或者暫時隱忍的反饋。 但是劉一峰這么說,李鴻基就覺得他應該是真的在開玩笑了,畢竟劉一峰不是個無聊的人。當了這么久的大頭領,也從未見他欺壓過誰,管理眾人的手段也到位,有原則有底線,恩威并施,比他在南軍見過的中級軍官還要會管理人。 “這玩笑不好笑!” “好了,我道歉。” 還有就是劉一峰面對任何人,都有一種天然的能讓你察覺到你們是平等的態度。地位比他低的人能感覺到,地位比他高的人也能感覺到。 吳三桂為什么潛意識不喜歡劉一峰,一來是劉一峰表現出來的優秀激起了他年輕人的不服輸,二來就是他習慣了地位比他低的人對他逢迎的態度。劉一峰面對他也有逢迎,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那是裝的,本質上還是不卑不亢的。 哪怕是紀律最嚴格的南軍,上司開了玩笑也絕對不會向手下道歉的。 后世那種相對平等的人權觀念,在古代就猶如黑夜中的燭火一般醒目。有些人不喜歡,有的人卻非常受用。 “說真的,我們需要你,需要你培養出一支隊伍,保衛挖礦的人。” 見說到了正事,李鴻基也就不在意之前的玩笑了,問到:“因為那個張獻忠?” “對。” 劉一峰把張獻忠如何領導民夫暴動,如何占據礦區,如何面對海事局的圍剿全身而退,如何和棕皮野人土著勾結在一起,如何襲擊出了金山城的商行和探險者,又是如何和金山城的海事局捉迷藏的事都說了出來。 李鴻基的表情認真了,自己的這個老鄉絕對是個有能力的人,他帶隊伍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弱于劉一峰。 那些遠離家鄉在東山州這種地方暴亂的民夫,內心絕對是迷茫和惶恐的。或許他們暴動時會不顧后果,但冷靜下來后,未知的將來和陌生的環境絕對讓很多人產生干脆去認罪投降的想法的。想管理好這部分人很難的,除了殺人立威外,人心的把控和利益的分配都是絕對的學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