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先在沸水里加入姜片和料酒,然后把蝦放進去煮。” “料酒就是你在流鬼城做的那個嘛?” “回大人話,是的。” 宋應星拿起一本書,翻了翻,找到了他在流鬼城從劉一峰那里記錄的關于“料酒”的那一頁,看了看后點了點頭,放了下書。 劉一峰在等他,等他放下書后才繼續說,方便他記錄:“撇去浮末后,蝦就煮好了。” “為什么要撇去浮末?浮末都是些什么東西?” 劉一峰早就習慣宋應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了,他耐心的回答道:“一般都是動物殘留的內臟碎片,血沫或者排泄物之類的。” “嗯,因為輕盈,所以會跟著水泡浮起來,的確水沸騰后是撇去浮末的好時機。” 這是宋應星的自言自語,但劉一峰卻有些意外。 怎么說呢,他和宋應星的接觸不多,卻早就發現這個宋大人和他印象中的古代官僚不一樣,他有種后世做學術研究的教授那種味道。 這讓劉一峰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你繼續說。” “是。”劉一峰說道:“把蝦撈出來,在菜板上把蝦用菜刀拍一下,把蝦肉拍碎。” “為何要拍碎?” “回大人話,因為這些蝦,一會要炸蝦油,蝦肉拍碎了蝦味才能入油中。” “你繼續。” “蝦肉倒入無油無水的鍋中煸炒水氣,因為有水氣的話油炸容易爆油。” “嗯,熱油遇水易爆。” 劉一峰對宋應星的好奇越來越多了,一個官僚怎么會知道這種下等人才會知道的常識?不是說古代的官員和書生,基本五指不沾陽春水的嘛? “宋大人博學!” 小小的拍了個馬匹,宋應星微笑的擺了擺手,示意劉一峰繼續。 “水氣煸出來后,下油開炸。炸到起小泡,油有了明顯的蝦香味后,倒出蝦油,鍋里剩余的蝦渣倒入清水熬煮,熬煮一刻鐘左右濾出蝦渣,剩下的就是蝦湯了,單獨盛出備用。” “鍋洗干凈后,放入蝦油,下切好的白菜絲,炒軟裝碗。鍋中繼續倒油,在空碗中打入4個雞蛋,攪散后慢慢倒入微熱的熱油中。” “這個過程要用鍋鏟一直慢慢的攪拌蛋液,直到蛋液炸成深褐色的絮松狀,再濾掉油只要蛋松。” 宋應星放下毛筆,用湯勺撈起炸好的蛋松,放入嘴中,說道:“難怪這蛋會有清脆和松軟兩種口感。” 劉一峰等他回到桌前拿起毛筆后繼續說道:“鍋中放入蝦油和蒜粒,爆出蒜香后加入幾勺面粉,炒到面粉糊粘稠呈金黃色,倒入之前熬煮的蝦湯。” “最后加入炒好的白菜和蛋松,加些鹽和胡椒調味,煮沸后就是這碗蝦味爛糊白菜了。” 說完后,劉一峰看著默默記錄著的宋應星,旁邊負責監視劉一峰的那個錦衣衛聽到一半時就在不停的咽口水了,這會死死的盯著宋應星手旁的蝦味爛糊白菜,恨不得搶過來。 宋應星記錄完后,又拿出一本書,一邊觀看著那碗蝦味爛糊白菜,一邊記錄著。還時不時的用湯勺舀起查看,小小的品嘗一口,用筷子夾出所有食材觀摩。 那架勢,與其說在享受美食,真的不如說在研究蝦味爛糊白菜。 “劉一峰,我問你:晉地原版的爛糊白菜,是不是沒有蝦湯蝦油的部分?” “回大人話,是的。” 宋應星又在本子上修修改改寫上了一段話,然后開口說到:“蝦味爛糊白菜,巴蜀蓉城人士劉一峰改進而來。” 他抬起頭:“劉一峰,你有字嘛?” “沒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