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鐵木甲的制作比劉襄想象中的要簡單不少,在鋼鋸和磨具之下,鐵樺木被制成各式甲片,經過測試,同等重量下甲片的防御力不次于冷鍛甲。 但有個問題,鐵樺木比鋼鐵輕九倍,同樣的防御力,它的體積是鐵甲的九倍,穿上這樣的鎧甲走路都困難。 它不適合重甲,且延展性不如鋼鐵,過薄的甲片容易碎裂,所以它也不適合輕甲。 “也就是說,這種鐵木甲既不能代替冷鍛甲也不能代替革甲?”劉襄問道。 甲胄工師琢磨了一下回答道:“依卑下的經驗,無法頂替冷鍛重甲,但是可以代替革甲和鐵扎甲,二十斤左右的鐵木甲防護力堪比普通鐵甲,最好是甲厚三分,重十五斤左右的鎧甲,防御尚可且輕便靈活,不會阻礙戰斗。” 漢代的鐵甲甲片一般厚一分左右,就是兩毫米多點,三分已經是七毫米了,甲片下面還得加皮質的底層,再厚的話真的會影響行動。畢竟鎧甲是用來作戰的,不能穿上厚厚的一層做行動遲緩的木人樁,太笨拙可不行。 “你覺得哪種型制的鎧甲適合這種鐵木?”劉襄掂著輕飄飄的甲片,覺得不太適合做鱗甲。 魚鱗甲的一部分防御能力是甲片自重使它們貼合在一處,形成一個共同防御體,這種又厚又輕的甲片,真的能夠做到嗎?他有點疑惑。 工師的回答肯定了他的懷疑:“扎甲,甲片太輕了,不適合鱗甲,還得是大甲片才行,甲片過小不容易切割且怕火。” “先做一副成甲,看看應對弓弩的效果?!? “唯?!? 留下鐵樺木戰具,劉襄來到海南小城下游的造船廠。 幽州有兩座造船廠,一處在海陽縣的出???,一處在泉州縣的出海口,這兩個船廠都讓他失望了,建立兩年多,仍然造不出主力戰船。 一方面是掌握不好龍骨拼接技術,造出來的大船不夠堅固,無法適應水戰之時的劇烈碰撞。另一方面是近海貿易的開展,貨船需求量太大,賣船很賺錢,工師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這兩個船廠為劉襄賺了不少的錢,云帆營其實是靠著船廠養活的,他的投入真的不大。 砍伐木料的主力是苦役,其他的鋼釘、桐油、石灰都產自官辦工坊,而幽州的官辦工坊就是劉襄的私產,甚至第一批的造船材料都是他當年搶來的,所以成本極低,定船的商人給的又多,利潤可以用萬倍做單位。 可這不耽誤他對船廠和水軍的失望。 也是沒辦法,船工好招募,甚至工師也高價請到了幾個,可大匠挖不到,想綁架都找不到機會,這就相當于幽州只有造船工人,沒有設計師,技術上比不得揚州和荊州的船廠。 劉襄看了眼拉過來的幾根木料,這是在國內城找到的還沒被做成兵器的原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