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波谷不好控制,說是山谷,其實是呂梁山余脈,山陵聳立,谷地交錯,背山面河,地形復雜。活躍在此處的盜匪更是什么人都有。 來谷口投降的五部勢力,郭太是黃巾,楊奉是河東大族的代言人,其余三部也各有各的銷贓路數,與當地人關聯不淺,都不是單純的人物。 他們只是白波賊的一部分,山里還有數量的小股盜匪,逃兵、罪犯、山民、逃戶,還有忙時務農,閑時劫掠的農人。上下游的水匪,鹽池的私鹽販子,他們也會在風聲緊張的時候入山躲避,成分復雜得說不清。 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鉆的,一鍋大雜燴。 除非大軍平推,伐山破寨,否則白波谷這個賊窩子誰也掌控不住。 想在此地暗伏兵馬,這五路盜匪就不能大動,每人給了個別部司馬的官職以作安撫,每部征調一千人隨軍,命楊奉入軍中統管這支部隊,他是地方大族的代言人,關于造反的事情就不能讓他知道了,至少現在不能。 當天下午就帶隊回營,第二天劉襄以黑山軍首領的身份與郭太結盟,支持他建立白波黃巾,繼承大賢良師的遺志,與朝廷斗爭到底,鼓勵他吞并其余各部,特別是大軍開拔之后,失去首領的楊奉所部。 之后又私下與韓暹、李樂、胡才分別見面,跟他們表達了想占據汾水這條財路的意愿,隱晦的透漏了想要黑白通吃的路數,以及支持他們成為此地都尉的想法,暗戳戳的表示:人太多了,容易泄露機密,一人坐鎮于此是最好的選擇。 劉襄就是要挑起他們的內斗,他們原本就是經常火并的盜匪,調走楊奉,內部已經失衡,再點把火,以官爵、財富、理念為引,不怕他們不上鉤。他們只有斗起來才會需要劉襄這個靠山,這里的兵馬才能受他控制。 若非心系北伐,沒有時間慢慢謀劃,又不想讓朝廷知道自己與賊寇的關系,他倒是可以玩一出偷梁換柱,調出白波賊,用黑山軍替換。 時間真的不允許。 二月十二,接受白波賊投降的第三天,北伐鮮卑王廷的詔令下達。他上表要求并州刺史征集馱馬,以及征調休屠部三千胡騎的奏章也被批復,朝廷直接向并州刺史張懿和休屠部下了詔令,物資、兵馬在晉陽集結,由鎮北將軍劉襄統管北伐諸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