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管理府庫的是北軍中候劉表,把未來的荊州之主用成了看門老大爺,劉襄在心里偷笑。 “景升兄辛苦,輜重補給井井有條,于此戰有大功,吾必定上表陛下為你請功。” 把人強行拉出來,得給人分點好處,北軍中侯說著好聽,可在上林苑待著,哪輩子才有軍功呢?在大漢朝,軍功封侯才是最容易的,也是最被認可的。 主流思想還是非劉姓不得封王,非大功不得封侯,什么叫大功?戰勝敵人,追亡逐北,就是最顯眼的大功,其他的功勞,哪有軍功那么一目了然。雖然漢末幾個昏君打破了封侯的規矩,但那是幸進,世人是看不起的。 “多謝將軍。” 劉表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剛上路的時候不情不愿,現在?真香! 兩軍繼續對峙,大規模戰斗沒有,小規模沖突不斷,斥候、游騎之間的搏殺就沒停過。 北軍的八百越騎也被劃歸太史慈統管,和安平軍的五百越騎別起了苗頭,在他們的心里,安平軍打敗了北軍,那些越騎要搶北軍越騎的名號,這不能忍,你們今天出去殺了八十,我們明天出去就得殺一百,反正不能弱了氣勢,越騎的名號不能被人搶走了。 這種維護集體榮譽的行為,劉襄很看好,只要不私斗,誰有戰果,他就賞誰,這種縱容的態度,北軍士卒的戰意飆升,安平軍無所謂,在他們眼里,一幫新兵蛋子還翻不了天,論殺敵,那幫菜鳥不行,太嫩了。 劉襄在營中安坐,和連卻越來越焦躁,每天都有大批的人馬、牲畜凍餓而死,黃河峽谷之中可找不到大面積的草場,嚴冬的氣溫比刀劍還要惡勐,這么下去,不用打就得潰敗。 必須攻城了。 和漢人拼命會死,一無所獲的回去也會死,大鮮卑的勇士不怕死,他決定了,讓那些雜胡先上。 臘月二十,對峙了五天之后,鮮卑人驅使雜胡三路并進,同時攻打左右兩城,第三路要拆毀河道上面一里多地的鹿角陣。 劉襄覺得分多少路都無所謂,攏共就一百多米寬,弩手能從這頭射到那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