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賈詡今年四十歲了,剛剛七尺出頭,臉有點方,胡須比較稀疏,勉強算是山羊胡,這形象不太符合漢代的審美。 漢人眼里的美男子,身高七尺以上,有一把又長又直,柔順絲滑的大胡子,你要是能把胡須留個一米多長,那你就是頂級大帥哥。 他們還把胡須都取了名字,上唇的胡須叫作“髭”,下唇的胡須叫作“糶”,頰旁的胡須叫作“髯”,而下巴的胡須則叫“襞”。 這是一個迷戀胡子的年代。 依著賈詡的才華和家世,他到了這個年紀還不受重用,除了出身涼州以外,可能形象方面也有些關聯。 這個想法在腦海中一閃而過,范賢和賈詡已經禮畢起身,劉襄邀二人坐下談話,四人只能坐在野地里,連個胡床也沒有。 如今強敵在側,補給貴乏,士卒體力耗盡難以再戰,境況堪憂,他想找賈詡討個計策。 有智者在身邊,當然要請教一下,至于被董卓發現賈詡的才華,提拔重用什么的,完全不用擔心。賈文和年輕的時候就有才名,一二十年過去了,照樣不被重用。就算被重用又能怎么樣?漢末有才的人多了,忌憚這個,害怕那個,那就什么都別做了。 現在不是客套的時候,劉襄直接發問:“我軍陷入困境,兩位可有良策?” 董卓有些詫異,這么多帶兵的宿將不問,為何要請教兩個新兵蛋子? 范賢羞愧的說道:“吾只會些刀筆桉牘之事,有心無力,劉平難勿怪。” “初履軍伍,不通軍略,兩位將軍有何令諭,我等唯命是從。”賈詡捻著胡須,接過了話題。 劉襄翻了個白眼,能撰寫兵書的家伙,說自己不通軍略,這是看不上他和董卓,不愿相助,只想藏拙。看賈詡還在那捻胡須,心中惡意的想到,你再揪下去,原本不多的胡子更剩不下幾根,揪完了就可以扮演太監去了。 兩人不愿相助,他只能自己想辦法。 看著漸漸沒入地平線的夕陽,轉頭問董卓:“羌人夜戰如何?” “不通夜戰,但沒多少蒙雀眼,某在涼州這些年,羌人極少夜戰,可也不怕夜襲。” “為何?” “紀律不佳,夜間無力進攻,受襲之時不懼死,亂戰不退,難有戰果。” 不能打夜戰的主意了,我方兵少,要避免陷入亂戰。 在他思考的時候,太陽宣布下班,夜色籠罩大地,牛輔攜人搬了些木材,點起了篝火,又拿了幾條魚,樂呵呵說道:“將軍,劉平難,手下人打了幾條魚,某請大伙吃烤魚。” 看著被烤得干癟的河魚,劉襄若有所思:“仲穎兄,咱們捕魚吧。” 董卓想了想,也是個辦法,開口說道:“依靠捕魚充實口糧,確實能堅持一段時間,可不是長久之計啊。” 劉襄看著篝火旁邊的烤魚,眼睛里反射著火焰的亮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