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皇爺..老奴今天在王大人這里聽到了些從未聽過的說法,覺得應該帶他來見見皇爺。” 王三保的話,讓朱棣的臉上充滿好奇。 但他的臉上卻帶著幾分笑意,沒有斥責為何天色漸晚時還貿然進宮,王三保在他身邊伺候了很多年,這一點了解朱棣還是有的。 偏過頭,朱棣看著王思齊說道:“朕就知道去你那取取經是件好事,看來你小子又弄出了什么驚世駭俗的言論,把王公公給震的不輕。” “正好朕這會也閑著,說給朕聽聽,看看有沒有那么厲害。” “那臣便斗膽說說臣今日的一些拙見。” 話音落下,王思齊便開始重新復述了之前與王三保之間的對話,只不過掐掉了以秦淮河為例的那一段,直言說明了朝廷如果能夠通過下西洋與南洋國度做貿易,才能夠讓利益最大化。 聽罷之后。 朱棣沉吟許久,良久沒有開口說話。 只是看向王思齊的眼神之中,多添了幾分柔色,身為帝王者,總是愛才的,尤其是朱棣這樣賢明者。 靖難之后,為了平天下文人墨客之筆,為了堵有形無形的悠悠眾口。 朱棣重開北征,舉兵北伐蒙元,大明多了一個奴兒干都司,蒙元無心也不敢屢屢南下;修書《永樂大典》,自有書契以來,凡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各書無不包羅;南征安南,朝貢不絕,唯大明為主。 皇帝也是人,朱棣自詡比不上三皇五帝,更是不敢稱自己是歷史上最為賢能的君王,但他就是想告訴所有人..自己做皇帝,是正確的。 相比于最初,朱棣再開口之后的聲音帶上了幾分沙啞,眼神中也多了幾分神色,看向王思齊后悠悠說道:“這番話可曾對除朕和王公公以外的人說過?” “回陛下的話,沒有。” 點了點頭,朱棣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慈祥:“王友那家伙能有你這樣的兒子,倒真是他的福!你比你爹強不少,他一個大老粗光是懂得操弄兵戈,現在是坐江山的時候,不是打江山那會了。” “不懂治國,光會打仗可成不了事!” 隨后,朱棣將目光看向一旁的王三保說道:“朕沒說錯吧,這小子不僅僅是做生意賺銀子有一手,下南洋的事情先緩一緩..等朕北征之后再行決斷。” “老奴遵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