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林數1千塊錢還給張克凡,錢包里就剩5千元多點,有點少啦該去繼續搞錢啦。 李大軍張結實兩位村長一個勁的夸李林有氣度,夸完帶著張克凡美滋滋的走了。 吃完午飯李大山套上牛車,李林換上破衣裳跟爹娘下地種花生。 李家村共有400農戶,村委會下轄15個生產組,李林家屬于12組。 責任田在村南邊的范家墳,因為舊社會地主范家的祖墳在這所以叫范家墳。 來到地里看見西統一家也在種花生,李剛強用鋤頭刨坑,西統挽著竹籃往坑里播種。 王慧說:“嫂子咱倆一組吧。” 張翠說:“中,先種你家的。” 王慧用鋤頭刨地,張翠往坑里播種,兩人邊干活邊聊天。 “嫂子你的心太軟,太便宜張克凡那王八蛋啦。” “沒法兒,總不能真耽誤人家定媒吧。” “張家人欺負到門里,要我說就不該給他錢,就該拿捏他們。” “算了吧,張克凡又是道歉又是下跪,張村長跟李大軍都在,我尋思著也差不多了。” “李大軍就是個笑面虎,表面上哥啊嫂啊叫的怪親,暗地里捅咱刀子,這些年沒少欺負咱。” “慧兒,咱兩家是外來戶家里人丁又少……” 李林跟李大山一組,李林一邊往坑里丟花生一邊皺眉頭,現在沒有花生播種機嗎? 李林上輩子經歷過三種花生種植方式,第一種是用鋤頭刨坑播種,是最古老的種植方式。既費時又費力,兩個人種10畝地需要十天半月。 第二種是人力花生播種機,類似種小麥用的麥耬,一人拉一人扶10畝地兩天就能種完。 第三種是機械播種,用拖拉機驅動大型花生播種機,一天能種幾十上百畝。 記憶中人力花生播種機是豫省一個老農民發明的,豫省大河報刊登過他的事跡。 他向國家申請了專利,靠專利費發了筆小財,半年不到蓋小洋樓買19.8萬的桑塔納2000。 李林說:“你們聽說過花生播種機嗎,就是像種麥那樣種花生的機器。” 李大山說:“用麥耬種花生?那不可能!小麥是一棵挨一棵的種,花生要有間隙。” 李剛強也說:“大山哥說的對,麥耬真不能種花生,我也沒聽說過花生播種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