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板有沒有新上海灘,國榮華仔演的。” “有的,小西給咱哥找碟。” “老板我要周星星的食神。” “好嘞,小西給咱姐找碟。” “老板俺買本歌碟,得有懂你和心太軟。” “有有有,都有。” “老板便宜點,13中不中,俺幾個要的多。” “13不中,最低14不能再低了。” 小攤被人圍滿,有穿西裝的大哥,有穿牛仔褲的小妹,還有幾個扛包的民工大哥。 90年代的人沒有房貸壓力,工資雖然不高消費欲望卻很瘋狂。 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影碟機都是新人結婚的標配家電。 再加上互聯網沒有普及,影視、流行音樂就是最主流的娛樂渠道。 李林的影碟看包裝高大上,本身又是個穿越人士,電影劇情、演員軼事都能說個大概。 人帥嘴甜幽默,用表格和清單分類管理碟片節省找貨的時間,生意也就做開了。 世人都有湊熱鬧的嗜好,吃飯會選擇人多的飯館,買東西也會去人多的攤位。 小攤被圍的水泄不通,哥倆忙的不可開交,李林負責接客收錢,李西統負責找貨打包。 “小林哥你看看,咱二叔要的是不是這張蝶,我就認識個中字兒。” “是,碟中諜仨字你就認識個中,你真中!” 李西把碟裝進塑料袋說:“二叔,這是好菜塢大片兒,打的可性,您拿好。” “是好萊塢,哈哈。”眼鏡大叔把14塊錢給李西統,拿著影碟笑瞇瞇的走了。 李西統把錢交給李林,繼續蹲地攤上找碟。 李林有些頭疼,讓一個小學上了10年的憨貨認識碟、諜、萊……確實有點強人所難。 決定賣完貨回老家待幾天,找倆認字多的死黨入伙,先建好團隊再去深城進貨。 李林這邊忙的要死,其余影碟販子卻閑得蛋疼,冷冷清清的被無情碾壓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