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逆行人墻-《不成氣候的發明家》
第(1/3)頁
周朝時對這些少數民族統稱為蠻狄戎夷,這時羌族還在更遠的西部,秦國滅了義渠國才開始有了接觸。
這些少數民族根據位置或特色稱呼,比如在淮河附近的叫淮夷,在齊國的叫萊夷,可能和蓬萊有關。還有叫白狄,赤狄用顏色稱呼的,還有山戎是根據居住環境稱呼的等等。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書同文,車同軌,這些異族也被要求與漢人一致,逐漸被漢化。否則,古媧國猶如遠西那些國家一樣,是一盤散沙,或者就是松散的聯邦制。
至于匈奴之前古媧國接觸到的其他民族以戎狄羌蠻夷中的戎狄為主。
周朝初期一直到春秋五霸中的秦晉強大之前,周朝諸侯地盤還很小。周邊和各諸侯國之間有很多戎狄部落,甚至多數諸侯國都與這些部落接壤。
即便是秦國,開始時也幾乎被這些部落包圍。當時各諸侯國地盤并不是連成一片的,而是猶如蛛網一般千瘡百孔。
這些國家間有很多少數民族部落,一些是歸順古媧部落聯盟的,當然到了秦朝時他們基本都已被同化,融合為古媧族的一部分。
這種不同族群混居的情況,要從古媧族部落聯盟說起。從三皇五帝開始其實古媧就是一個部落聯盟,聯盟不僅僅有古媧人還有很多其他種族的人。
所以所謂的堯舜禹禪讓也是不存在的,因為這一時期是通過部落選舉產生的盟主,是哪個強大,哪個就是霸主,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
當時天空出現幻日的天文現象,一個叫后裔的部落妄想射下太陽,巧合的是他們射完箭,幻日現象消失。最后被各部落推選為盟主,他們的首領稱為后裔。
春秋時期很多異族部落是以臣屬國方式存在的。古媧人征服一個地方就在這個地方建立城池,控制附近部落。
比如在春秋秦國時期“縣有蠻夷曰道”,建立一座城掌管附近異族部落的這種縣就稱為道。
周朝初期周文王姬昌率部進攻犬戎(又稱畎夷,匈奴的先祖之一),打敗了犬戎,后來周武王又修建了洛邑城,把戎狄趕到了涇水、洛水北邊,命令他們定時進獻財物。
再后來周朝將這些城池分給諸侯,就成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有的諸侯分的多有多個城池,有的少只有一個。
而這些城池之間有很多異族部落存在,這就是周朝初期到春秋五霸擴張領土之前的各國封地所面臨的的情況。一直到了春秋五霸中的秦、晉兩國崛起,情況才有了改觀。
秦國、晉國是最強的兩個諸侯國。秦穆公、晉文公時期,他們大量擴張領土,到處炫耀軍隊戰斗力強。
戎狄稍微不服氣,他們就派兵攻打,這一時期戎狄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在晉文公強力打擊下,戎翟被趕到西河的圜、洛一帶,被稱為“赤翟”“白翟”。
而秦穆公自從得到由余輔佐后,派大量軍隊攻打西戎,征服了西戎8個小國。
在秦晉兩國強力打擊下,戎狄部落為了求生存、謀發展,最后只好化整為零,散居各處。
就這樣,隴西出現了叫綿諸、犬戎、狄獂等戎族部落。岐、梁、涇、漆的北邊出現了義渠、大荔、烏氏、朐衍等戎族部落。
晉國北邊出現了林胡、樓煩等戎族部落。燕國北邊出現了東胡、山戎等戎族部落等等。
共計一百多個戎族部落,沿溪谷一帶分散居住,各有各的首領,很少與中原地區來往。直到一百多年后,晉悼公派魏絳到戎翟去搞好關系,戎翟才開始向晉國進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余江县|
洱源县|
青川县|
凌源市|
保靖县|
漾濞|
天台县|
称多县|
奇台县|
福清市|
内江市|
巴马|
柳河县|
东辽县|
明溪县|
大悟县|
惠东县|
永川市|
张掖市|
岱山县|
泰宁县|
淮安市|
铜山县|
乌兰浩特市|
昌吉市|
历史|
屏山县|
建昌县|
阿瓦提县|
理塘县|
茌平县|
林甸县|
盐池县|
黔江区|
大城县|
宜良县|
北票市|
来凤县|
浮山县|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