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完后,王玉英詢問楊棟家里的情況,爺爺奶奶身體怎么樣,糧食夠吃的嗎等等。 楊軍也沒有急著出去,坐在邊上聽了一會。 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自從楊貴離開家鄉來到四九城軋鋼廠上班后,就很少回山西老家了,再后來,和王玉英結婚生子,在四九城扎下根后,回老家的次數就更少了,不過每年楊貴都往老家寄錢。 楊棟一直呆在農村老家,贍養父母,如今膝下育有二子,大兒子楊安邦,今年二十五歲,已經成婚,并且有一子一女兩個孩子,二兒子,也就是今天見到的楊安國,今年十九歲,初中輟學在家,如今是生產隊上的一名拖拉機手。 從他們談話中,楊軍還得知,自從父親楊貴死后,母親王玉英依舊給父親的老家寄錢。 楊軍想象不出,自己家都這么困難了,靠王玉英每日不眠不休的糊火柴盒,她是如何做到既能養活幾個弟弟妹妹,又照顧農村老家的親人的。 雖然有楊梅實習工十八塊錢的工資的補貼,再加上楊軍每個月寄的二十塊錢,也不足以支撐這么沉重的生活重擔。 楊軍看著王玉英那滿頭皺紋以及臉上發自內心的笑,他覺得王玉英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他此刻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也感受到那沉甸甸的母愛。 楊軍在這一刻發誓,一定讓母親過上幸福的生活,同時他也希望自己的親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楊軍抬腕看了看手表。 差不多該到了接親的時候了。 于是他跟王玉英和楊棟打了個招呼,就把楊安國帶走了。 今天接親自然需要有他們楊家人來坐鎮,除了楊槐,楊安國是最有資格的人選了。 回到新房子這邊,楊軍讓楊安國拿上事先準備好的喜煙喜糖,然后向院外走去。 來到院外,他給每個開車的老戰友發了一條中華煙,這是不成文的規矩,用人家的車不是白用的,有的人家給錢,有的人家送兩條煙。 上次傻柱接親的時候,就給他和李鐵柱每人兩條黃鶴樓,另外還有一大包喜糖。 老戰友們把煙往咯吱窩一夾,吆喝一聲,全都上車。 楊軍開著自己的車帶著楊安國走在前面,后面跟著老戰友的七輛車。 二大爺站在院子門口的高臺上,腆著肚子,高聲吆喝道, “吉時已到,接親嘍。” 隨后,負責點炮仗的劉光福把五千響的鞭炮點燃。 噼里啪啦的。 車隊穿過繚繞的煙霧,向胡同外駛去。 路上,楊軍向楊安國打聽老家的情況,順便給他介紹四九城的風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