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并未直言她第一次小產和太后有關,但那話和指著明說沒甚區別了。 拓跋峯聽到這話眼眸微閃。 她舉著手中那碗湯,輕輕晃了晃,“這里面有什么,我就不讓太醫來查了。其實您若真的不喜歡我,大可以讓皇上把我趕出宮,對外說我已身故,著實沒必要臟了您自己的手。” 她如連珠炮似的平靜又迅速的說完,看了眼顫抖著手指著她一副快要暈厥過去的太后,起身就走。 想害老子,就別怪老子掀桌子撕下你的臉皮! 拓跋峯本來還要說什么,見自己親娘暈了過去,只能先把顧氏那一茬先放下。 太后如今還未五十,年少時節食練舞,身體確實不好,但也沒到一氣就暈的地步。 她這也算是戰略性暈倒。 當初她弄掉的是她的嫡親孫子,是她兒子的嫡子。她自己又心虛又覺得罪惡。 一陣子的兵荒馬亂,太醫走后,太后才幽幽轉醒。 她十分用力的握住坐在榻邊拓跋峯的手掌,“我兒,顧氏對哀家怨恨已深,已經魔障了,當初她有孕,哀家不知多開心你要有嫡子了,顧氏真是蛇蝎心腸,竟污蔑于我。” 拓跋峯面色不算多好,但在他親娘面前并未多說什么,還耐著性子寬慰了幾句。 然而,在離開慈寧宮時,想起太醫查完那碗湯碗后說的話,他頓了頓,道:“母后,你若不喜顧氏,便少見她。” 太后本來心中還慶幸,覺得兒子信了她,但這句話,讓她明白了什么。 她醒后他根本不曾向顧氏第一次小產和他是否有關系,她以為拓跋峯是完全信她。 然而他臨走了卻說出這些話,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然而她根本不知,曾經她下手時,她的好兒子也推波助瀾了一番。 張嬤嬤安慰道:“娘娘放寬心,顧氏敢把那事攤開在皇上跟前,就說明她不會對主子下手。如今她都被貶了,主子心中不喜,以后不見她就是了。為了她和皇上生分,實在是不值當!” 太后心中憋屈,今天偷雞不成蝕把米,一點好沒撈著不說,恐怕在她兒子心里,她這個母后的形象都受損了。 拓跋峯從慈寧宮離開后,馬不停蹄的趕去了明華宮。 在慈寧宮沒吃飽,梁秋月回去后又讓小廚房做了不少好吃的。 拓跋峯進殿后,就看到她坐在桌前吃的一臉滿足的樣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