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章 鹽使司印-《千燈樹》


    第(1/3)頁

    我拿出折刀,小心翼翼的將刀尖鉤在烏紗帽上,輕輕挑動,側耳仔細聽著石棺內的動靜。這樣反復嘗試了幾次后,石棺內沒有發生任何異動,確定了烏紗帽并不是觸發機關的關鍵。

    于是,我探身用雙手將放置于金人腹部的烏紗帽捧起,只見金人雙手交握處有著一個黃銅色的柄狀物。

    金人身前一定很重視手中的寶物,雖然時間隔了快一千年,但仍然很難弄開他的雙手。

    “得罪了!”我在心里默念到,對著墓主輕輕鞠了一躬。

    “咔嚓!”

    一聲骨裂的脆響,三節氧化發黑的指骨被折刀切斷,掉落在大紅官袍上。一件丁字形的黃銅印章出現在眼前。印章的下端約八厘米長,呈正方形,構成丁字形的一橫。印面采用金元時期流行的“九疊篆”書寫著“鹽使司印”四個字。

    鹽使司是金代負責管理監督鹽業的專門機構,鹽的售賣在古代一直被官方壟斷,民以食為天,而吃飯必須使用到的佐料便是鹽,將鹽業比喻成國家的生命線也不為過。鹽使司印便是這個機構掌權者的象征。

    將銅印拿在手里,它的柄部大約有十五厘米長,構成丁字形的一豎。在柄部的兩側,分別雕刻著兩座塔,左側的塔是陽刻的(凸起),而右側的塔是陰刻的(凹下)。奇怪的是,這兩座微雕的小塔并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陽刻塔是朝向銅印柄端的方向,是向上的,而陰刻塔是朝向銅印印章的方向,是向下的。兩座雕刻于印章柄部的微雕塔唯一相同的平面便是塔座。

    “咕嚕嚕!”我吐出一串氣泡,心里很是納悶,這金代鹽使司印章上的陽刻塔我小時候在果城見過,就在果城的鶴鳴山上。之前因為工作的緣故去果城調研,對于鶴鳴山上白塔的年代問題,我還與當地一所大學的考古學教授發生過爭吵,我認為白塔的年代在金代,而考古學教授卻給定在唐代,最后旅游牌上將白塔介紹成了唐代。

    “哼~這金代的鹽使司印章上刻著的可是白塔的形象!我得去果城踢個館子!”我心里想到,終于找到了證明白塔是金代的證據。雖然不知道為什么鹽使司印上會用如此奇怪的方式雕刻兩座塔,但是常年做文物考古工作的直覺告訴我,這件印章沒有想象的簡單。

    正當我將印章放入潛水袋之時,之前那股被人注視的感覺再次油然而生。

    “誰!”

    我急忙將探照燈照向四周,渾濁的江水中除了翻滾升騰的細沙外,便是一片黑暗與死寂。

    不知是不是因為長時間泡在江水里,身體有些失溫,一股寒意突然從脊柱傳向四肢,讓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砰砰!砰砰!”

    江水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咕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同江市| 镇雄县| 电白县| 尉氏县| 浮梁县| 通化县| 河津市| 双江| 洞头县| 德钦县| 辽宁省| 奉新县| 威海市| 哈尔滨市| 阿勒泰市| 祁连县| 岐山县| 三明市| 莱阳市| 会同县| 洮南市| 电白县| 大石桥市| 张家口市| 江永县| 德阳市| 长海县| 罗山县| 蒲城县| 勃利县| 荥阳市| 民丰县| 嫩江县| 龙江县| 常宁市| 丰城市| 灵川县| 青海省| 马公市|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