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和后世的絲綢制品不同,那個時代的紅領巾是棉布的,厚實,但臟了不好洗,和現在的戴法也不一樣,要來回折好多折,折的像領帶一樣,系好以后后脖領子上露一個小三角出來。 張興明是二年級入的隊,那時代不是人人都能入隊的,每年每個班級也就五六個人,有的學生一直到小學畢業也沒戴上紅領巾,看別人戴的時候,有的就躲在后面哭,不過不知道選拔的標準是什么,都是老師突然通知的。 被通知的學生興奮的小臉通紅,跟著老師來到大隊部,也就是一間辦公室,然后大隊輔導員激動的語氣宣布,你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啦,于是掛起一面紅旗,幾歲的小孩子像模像樣的跟著老師宣誓,那時候好像一個學校少先隊員的數量還是考核學校的一個標準。少先隊員每天上學都要系上紅領巾。 后來到了85年以后,小學生都是少先隊員了,上學就要買紅領巾,平時也可以不帶,紅領巾也就失去了意義,變成了校服一樣的東西,現在的小學生還戴不戴紅領巾?不知道。 早上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還會隨機叫一個學生站起來背五講四美或者小學生守則,背不出的就要罰站一節課,也算是那個時代小學生的一種深刻記憶了。 如果是夏天的時候,學生最高興的事是運動會,每個學生都要回家逼家長做一枝假花拿著,就是用鐵絲彎成樹枝一樣的形狀,用彩紙糊起來,再用彩紙做成平面的花的樣子粘在上面,參賽的學生在操場里奔跑的時候,坐在操場邊上的學生要舞動假花,大聲呼喊,這是強制行為。 之所以喜歡運動會,不是因為熱受體育運動,而是熱鬧,還可以不用上課,一般家里都會給個幾毛錢,在看完學生鼓樂隊的進場表演后,就可以偷偷跑到外面,從在人群外面兜售的小販子那買點糖稀,買根冰棍什么的,躲在班級后面偷偷吃。 有比較闊氣的學生,還能買面包香腸,喝汽水,在一群羨慕的眼光中大口吃喝,那模樣可比現在的什么富二代牛多了。 面包一毛一,香腸三毛,有大根的五毛。汽水也是一毛一。這是我小學的時候最饞的搭配了。 張興明和上一世一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號手。 當號手其實挺沒意思的,張興明更想打鼓,但是老奶點名了,不去不太好。 號是黃銅的小號,比現在學校里用的那種短一點,吹著更費勁。號上掛著面小紅旗。 號嘴是活的,插在號身上,其實沒有號嘴也能吹響,就是太費勁。 號隊早晚要練習,這是最痛苦的事,早上五點半集合。因為太早,所以不能在學校練,邊上全是居民,會被人打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