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天出差,定時發(fā)布,求推薦票收藏) 三月底小學開學,張興明繼續(xù)當他的小學生,和哥哥一起上學放學,每天到部隊混吃混喝看電視,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過,二哥那頭廢鐵一車一車的送走,存折上錢越來越多,張興明覺得這種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 媽媽已經(jīng)從大集體出來賣冰棍了,位置和上一世一樣,副食商店門口,選礦廠這片副食公司是個二層樓,一樓是副食公司和糧站,二樓是百貨公司和選礦廠退休工人活動站,而且擺攤的地方正是公交車站,是這一片人流量最大的地點了,很是讓另外幾家賣冰棍的眼紅。 上一世的時候,家里困難,張興明和哥哥每天放學和星期天不上學的時候,就得幫家里賣冰棍,用一個小紙箱子,一次裝個二三十根,拿棉被捂上,走街串巷的叫賣,郭家堡的大街小巷胡同里不時的能聽到兩個人幼嫩的聲音:“甜冰棍,冰棍。”那時候張興明的肩膀總是被箱子的背帶勒的紫紅紫紅的,也很少和同學一起玩,慢慢同學也不找他玩了,養(yǎng)成了他一個人呆著做事的習慣,長大以后朋友也少。 這一世可不一樣了,家里富足,沒有惱心事,張興明和哥哥也就解放了,只有老爸還像上一世一樣下班就洗衣做飯賣冰棍,張興明和哥哥可是盡興的玩樂。 開春的時候可以放風箏,那時候沒有賣風箏的,都是自己做。找?guī)赘氈窆鳎粡垝鞖v,幾張普通紙。把竹棍用線繃成弓箭形,綁成個十字,把掛歷糊上去,這就是風箏頭,這里用普通紙是不行的,太薄一上天就壞了。然后裝上尾巴,可以是長紙條,也可以把紙粘成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放風箏的線一般就是漁線,又輕又結(jié)實。 放風箏要找一個十分空曠的地方,不能有樹,不能有電線和高樓,這在那個時代太簡單了,簡直是到處都能放,不像現(xiàn)在了,樓高房窄,電線在空中像蜘蛛網(wǎng)一樣,想放風箏只能到城郊去找地兒,變得十分難得了。 拉著跑,一邊跑一邊拉動,風箏飛起來了,就趕緊放線,不停的拉線控制風箏的狀態(tài),看著風箏越飛越高,邊上的孩子就鼓掌大叫,放的孩子頓時像得了啥大獎一樣,洋洋得意。也有做的時候重量沒掌握好的,風箏剛起來便又一頭扎到地面上,邊上的孩子就“噢”一聲,放的也垂頭喪氣的,覺得丟臉。 話說哥哥做風箏很厲害,他做的最長一個風箏有三米多近四米,飛得都看不清了,而張興明做的風箏從來沒飛到高處過,頂多幾米高就扎下來,怎么努力認真做都不行,這里包括他疊的紙飛機,都是一松手就掉地上的那種,沒這方面的天賦,讓張興明在上一世可是丟了不少的臉,是同學們嘲笑的對像。 到了學校里,玩的東西就文雅了許多。 女同學跳皮筋,玩嘎了哈(豬羊的后腿膝關(guān)節(jié)那塊骨頭,染成紅色或黃色),男同學就跳房子,彈玻璃球,跑城,還有跳馬。扔口袋(打沙包)算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男女一起玩的游戲,那時候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般都不會在一起玩,如果在一起玩,別的男女同學都會嘲笑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