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李淵父子接到長安傳回的消息后立即向李孝恭下達了渡河命令,經華陰、渭南陳兵長安東郊,等待新的軍令。 同時命令潼關守將段志玄領兵兩萬陳兵藍田一線,陳兵兵長安南郊,等待新的軍令。 他父子二人領軍五萬從太原西出呂梁山,在吳堡西渡黃河,迅速攻占了米脂、綏德、清澗三縣,然后于六月二十五日南攻保安。 保安守將劉武周見來敵勢大,不敢硬拼,棄城逃往靖邊,李淵不戰而得保安,并收編了劉武周三萬守軍,勢力更甚。 至六月二十八日,兵鋒已到銅川,至此李家軍已將長安三面包圍起來。 正當長安城里的世家門閥留守之人看清形勢想從西面逃竄之時,咸陽守將張士貴也打起了李家軍旗。 而就在完成圍城后,七月初三,玲瓏閣主常何奉李淵軍令,在太極宮遵年僅三歲的楊侑為代王,行君權。 并在其母韋妃的許可下詔告天下:唐國公李淵心憂帝室,奉詔進京討逆,凡忠于大隋者悉聽唐國公將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李淵早就安排好的,楊玄武反叛時,各門閥世家留守長安的家眷來不及撤出,現在可好,被李淵包了餃子。 長安已是李淵的囊中之物,他不但師出有名,還抓了一大批人質在手,這買賣劃算得很。 七月初五,長安守將楊玄平開城投降,李淵入主長安。 七月初八,李淵擁楊侑在大舉殿正式登基,改年號為“義寧”。 李淵從六月二十二收到楊玄武退出長安和找到楊侑的消息,到七月初八擁立李侑為帝,僅用時半月。 李淵父子從遙遠的太原領兵一路南下,又用周邊兵力配合著奪取長安,這操作,楊廣的在天之靈有知的話,會不會氣活過來。 各方勢力收到此消息時,無不痛罵李淵狼子野心,想要謀朝篡位。 家眷在長安城里的門閥世家不敢再多說,因為李淵并沒有為難他們的家眷,如果再不知好歹,可就不好說了。 羅禹現在當然不知道長安的變化,他離李秀寧三四步,眼看著羽箭過來,卻來不及撲過去救李秀寧,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離李秀寧最近的楊蔓出手了。 她本來就拿著馬鞭玩弄著,聽到破空之聲也不及思索,揮手一抽,正中羽箭。 羽箭來勢本就將盡,被她一抽,改變方向掉落到李秀寧腳跟前。 當面射來的普通羽箭以李秀寧的本事想帶低身躲開并不難,但她卻只是晃了一下身體,又站直迎著羽箭。 因為她的身后就是羅禹,她避開了羅禹就會被射中,她寧愿自己受傷,都不愿羅禹受到傷害。 楊蔓抽落羽箭后一個箭步將李秀寧拉往旁邊的大樹,借寬大的樹干隱住身形,防止箭手再次射箭偷襲。 這大樹就是當初羅禹想要藏身其中卻被超多蜈蚣毒蟲嚇了一跳的那棵無冠樹,經過春夏兩季的時間,比去年嚴冬之時所見更是蔥郁不少 羅禹也飛快的來到她們身飛,三名隊員見李秀寧已脫險,分三個方向隱身潛往羽箭射來之處抓人了。 羅禹這才有空查看掉落在地上的羽箭,這是一支再普通不過的自制箭,長約一尺半,箭頭是用獸骨所做,打磨成圓頭狀,怎么看都不像是可以傷人的箭,尾部三寸附著幾片白羽。 這不是軍中所用,倒像是山中獵戶自制,這里出現獵戶并不奇怪,只是為何會不分青紅皂白射向李秀寧,就得問一下射箭之人了。 三名隊員空手而歸,等他們趕到那里時,早就失去了人蹤,三人不死心又在周圍翻找了一遍,還是沒有其他發現,就只有先回來報告。 盧曉有點疑惑道:“教官,那里看樣子的確有人潛伏,但學生三人只聞到一股淡香味,除此就再無其他蹤跡,那人和香味如憑空消失一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