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羅禹真不知道怎么形容這個巨大的地下山洞了。 眾人的眼睛適應反光后,張揚舉著火把慢慢的走了進去,然后就看到四周都反射著火把的光亮,像是無數面銅鏡一般。 七人全部進到里面,洞里的反光更亮,一直延伸了過去,整個山洞都像是蒙上了一層七彩細紗。 遠遠看去,長短大小不一的鐘乳石倒垂下來,時不時還有水滴滴下。 離他們站立之處三丈遠的地方,兩側反光墻最下面,各一排人工挖出來的小門,一眼望不到頭。 門下面是一些黑色的東西,應該是裝在小門上的木門腐朽后留下來的殘渣。 腳下是半透明狀的,隱約能看見下面就是奔流的地下河,河水打在兩邊的石頭上,發出一聲聲悶響。 李世民見狀,往前走到那小門處,就著火把的亮光仔細看了看小門邊的石頭材質,開口說道:“是水晶?!? 羅禹知道水晶,這種礦石的硬度極大,溶點幾千度,一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把它們開鑿得這么平整的? 水晶因其所處環境不同,所孕育出來的顏色也不同,有透明、藍、紅、紫等幾十種顏色,這山洞怎么會有如此復雜的環境,形成了五顏六色的結晶體? 這地方住上一兩天是沒問題的,住久了就會出大問題,水汽太充沛,關節風濕會很快找上門來,讓人痛不欲生。 從李世民一眼就能認出這東西來看,水晶在這里也經常能見到,不是稀罕物。 現在唯一能讓人感嘆的就是規模和數量,照現在發現的區域來知,這水晶洞窟容納個兩三千人是綽綽有余的。 羅禹忽然想到望遠鏡,之前就一直想制造望遠鏡,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鏡面材料,現在不是有了嗎? 這些以后再說,先找找有沒有通往外面的通道,這里既然有駐過軍隊,不可能只有一個出口的。 羅禹將幾人叫到一起,將自己的想法說了,眾人都認可,如果能從這里撤出去,總比困守葦澤關要強。 說干就干,七人舉著火把就往小門開鑿延伸方向找去,風也是在往那邊流動。 水聲越來越大,羅禹想起一個可能,就是原來這里駐軍時應該沒有這么大的水流,或者這地下河沒有形成,不然這么吵,怎么睡覺? 地質是很容易在時間里改變的,人類覺得久遠,但在山水看來,或許只是眨眼間就變化了。 大概往前走了一柱香功夫,兩側終于不再有壁洞了,水晶洞卻往左拐了一個大彎,火把照過去,轉彎的地方變小了。 羅禹借著火光看過去,這里已不是水晶層了,七八尺高的圓形巖洞,全是人工開鑿的痕跡,只是不知道這是在原有巖洞的基礎上加寬的,還是全部由人工硬鑿出來的。 腳下是一條寬約五尺且平直的巖石大道,石道可能久無人來清掃,上面已是青苔密布,看不清石道原有的樣子了。 張揚用小刀刮開一寸來厚的青苔,才看到石道上刻著旋轉石梯上一樣的防滑紋路,只不過兩邊沒有刻火麒麟圖案。 用腳踩到青苔上,軟軟的,只要不上坡就不是很滑,于是,七人商量了一下,又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去。 往前走了半個時辰,從開始的七支火把到現在點三支勉強夠照明,因為不知道還要走多久,這火把也得省著點用了。 可是前面除了洞頂越來越低外,還是沒有走到頭,按距離已經走出十幾里了,這人工開鑿的地道到底有多長? 唯一的好消息,風聲越來越大,至于水聲什么時候消失的,已經沒人注意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