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最后一名特戰隊員布置好陷阱安全退回來,已是午時。羅禹這邊已準備好了,張揚和盧曉知道羅禹要總攬全局,于是自告奮勇要抬擔架。 羅禹只得把方法教與他們,并要他們特別注意,別太顛簸了,不然會加重李將軍傷勢,累了就換人抬,不要逞強。 楊蔓本來是第一批就上山的人員,但有了秋兒帶隊,她就留了下來,替羅禹照顧著躺在擔架上的李秀寧。 她有點羨慕李秀寧,如果是自己受傷,羅禹會不會也這般著急?開封城外,匆匆一見,本以為此生再無相見之日。 直到窮途之時,她竟然想起只見過一面的羅禹,而羅禹又如約定般的出現她面前,她才發現心里有了羅禹的影子。 百姓們抬起固定好的重傷娘子軍卒,離了家園,特戰隊員們跟在他們身后,而那些易容一脈的小伙全都分布在百姓群中,幫忙抬擔架背東西。 葦澤關地處太行山咽喉位置,往東就是河北之地,距常山一百六十里,這也是李秀為何從此處過來救援常山的原因。 關隘不大,地形卻非常險要,四周都是高山絕壁,周圍百里溝壑縱橫,兩邊是華夏民族勞動人民的汗水結晶——萬里長城。 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從這里南下進軍,就必須攻克葦澤關才能長驅直入,自戰國時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次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蒙聯軍并末從這里南下,而是翻過空虛的長城防線,進攻孟縣、陽泉,以此為前沿基地,興兵南下。 如果常山也被攻破,這葦澤關就成了無用之地,倘若大隋沒有內亂,他們是不敢兵行險著的,首先滿員的長城守軍就會是他們難以逾越的天塹,騎兵從來都不是攻城的選擇。 羅禹和楊蔓一路尾隨著隊伍向上爬,確如徐老先生所說,這段路確實不好走,也幸好關上還有駐軍,平時會有軍需之物送上來。 路還是清晰可見的,但有的地方幾乎都垂直于地面了,也不知道抬擔架的如何上去的。 為防止敵軍遁路追來,羅禹親自動手,設置了幾十處要命陷阱之類的阻礙工事,楊蔓也沒閑著,幫羅禹準備各種東西。 她發現這山上小到一塊雞蛋大小的石頭,大到一棵參天大樹,就沒有羅禹不能用的,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他總能想出如何設置成陷阱的方法,而引發之物更是千奇百怪。 反正就是你不經意間就會踩到某個要命的裝置,然后引發一連串的機關,讓追兵防不勝防。 這一切,羅禹都沒有一點隱瞞地在她面前展現,沒有解釋,沒有遮擋,任她看了一遍,好像就是在說:“你能學多少就學多少,我不會再做第二遍。” 當楊蔓來到關隘前的石板路后,才回過神來,日已西斜,羅禹已叫來兩名特戰隊員下山守住那垂直天梯,并將陷阱機關一一講給他們,讓他們小心點。 楊蔓不理解,為何剛才不讓他們留下,偏偏要上到關隘了又叫他們回半山腰去守住那天梯。 羅禹似是明白她的疑惑,開口說道:“之所以要他們上來后再回去,是想讓他們熟悉這條路,到時候好利用路上的特點阻敵,同時也方便他們逃命。” 楊蔓愕然道:“戰場之上,首先想的是逃命,你這是什么練兵方式?” 羅禹看著忙碌的村民道:“他們所謂的逃命就是在用盡全力之后不能阻止敵人前進的情況下撤退,兵也要死得其所……” 他沒有告訴楊蔓,訓練出這些特戰隊花費了多少時間、精力,拿去當炮灰,才不是羅禹的行事風格。 說完也不管楊蔓理不理解,轉身就進了寫著葦澤關三個大字的城關,李秀寧還在里面,到時間煎藥了。 有點奇怪,他沒有看到有隋軍在這里駐扎,整座關城除了娘子軍和百姓,一個官軍都沒看到。 難道是聽到陽泉失守后就跑了?也許吧,陽泉被破城,南邊就沒辦法運送糧草,不跑留下來只能等死。 不過他們也還算有點良心,在一個地下室里發現了很多沒帶走的糧食,除小米、小麥還有一些有點銹跡的砍刀。 這解了燃眉之急,眾人所帶糧食本就不是很多,加上傷病員得加強營養才能更快恢復,所以所攜三天之糧只能作兩日之需。 水倒不用擔心,從這里往下兩百丈就有一個水流量很大的瀑布,應該是四周山峰的水匯集而成,這里地勢較低,就流了過來形成了瀑布。 李時珍忙前忙后幫著給娘子軍治傷,他滿臉的心痛之色,這些女娃都是十六七歲的半大孩子,跟他女兒年紀相仿,受如此重傷,父親加上醫者兩重身份,讓他很是難過。 羅禹幫不上忙,叫來張揚:“你派兩名隊員到常山羅藝將軍處把我軍情況說明,救援是難了,問他能不能放棄常山向井陘靠隴,以有利地形阻擊敵軍。” 楊蔓剛來就聽到羅禹這番話,忙道:“放棄常山的話,往南就一馬平川了,到時敵人騎兵會長驅直入的,這辦法行不通。” 羅禹道:“公主殿下,羅藝守常山已無戰略意義,滄州、衡水一線不知道什么情況,而竇建德已在冀南立住腳跟,敵人想要南下,就必須過他那關,坐山觀虎斗,不比死守常山要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