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蔓和秋兒領了幾個膽大的女兵在一棵大樹下挖了兩個土坑,把兩名騎士安葬好后,又在一旁采了幾束野花放于墳頭,算是祭奠英魂了。 至于那些被釘在地上的異族,誰又去管他們?抽掉長槍后就散落了一地,可能過一兩天就會被動物啃食干凈,恐怕除了周圍的樹木雜草,無人會知道這里死了這些人馬吧。 當她們幾人正要南下之時,又見李秀寧帶隊趕了上來,似是很急的樣子,見到她們也不答話,揮手讓她們進入方陣之中,繼續全速往北行軍。 李秀寧有點后悔叫她們阻攔斥候,也許他們當時已聽不到自己這邊的呼喊聲,但再往前奔跑一會后他們會知道已無追兵,速度自會慢下來,或許他們就不用死了。 沒有后悔藥,在當時情況下,隊員的方法沒錯,可能他們早就已身受重傷了,摔下馬只不過是讓他們提前死亡而已。 又看到吐了一地的隊員,她知道,單純的場地訓練只能提高對戰能力,卻不能提升她們的對敵膽量,這才十幾匹馬十幾個人就搞成這樣,真上了戰場,那還怎么得了? 看著她們往南撤了下去,李秀寧才展開那封帶血的信件,原來是常山羅藝的求援信,突蒙聯軍忽然南下,聯合劉黑闥、宋金剛人馬將常山包圍起來,他在合圍之前就派出多路斥候南下西往請求援軍。 也不知道這兩騎跑了多久才來到這里,還被突蒙聯軍一路追殺,難道這一路都沒遇到隋軍?陽泉府屬太原管轄,那里父親應該有派兵駐守啊,難道也已被圍或淪陷了?怎么一點消息都沒收到? 來不及多想,止住南撤后,叫來兩名隊員讓她們迅捷南下,將娘子軍北上救援之事告知長治留守特戰隊,讓特戰隊通知遠在晉城的羅禹帶兵北上支援。 行動之前李秀寧望著眼前三千多名十幾日前還是美嬌娘的屬下朗聲道:“我不替你們做主,此次北上常山救援,沒有軍令,純屬你們自愿,可有誰退出?” 無人動彈,李秀寧又接道:“戰場本是男人的特屬,可我李秀寧偏不信這個邪,憑什么他們就能馳騁沙場?憑什么我們就要留在家里等待著他們勝利或失敗的消息?” 無人能回答她,看著姐妹們越來越堅毅的眼神,又揚聲道:“同為炎黃子孫,我們也能為華夏薪火盡一份力,與其在家擔心,不如將戰場勝負握于我手,現在,外族已侵我華夏土地,你們說,應該如何?” 當正在全速趕往長治的羅禹在半途收到李秀寧領兵北上常山救援羅藝的消息時,已是第二天的辰時,顧不得其他,跟同行的徐世績交待幾句,就帶著十幾名一代隊員和幾個路上接收的十五名易容一脈的軍卒打馬狂奔,想盡快趕上徒步的娘子軍。 至于為何要帶上這易容一脈的人,羅禹也不清楚,只是心里覺得他們的存在會在這一場大戰中起到重要作用,遵從內心的感覺,就把他們帶上了。 羅禹憂心如焚,突蒙聯軍全是精銳騎兵,李秀寧這支娘子軍集訓才多久?就算訓練有素的男子軍團,也不會以步兵方式去對戰騎兵,何況對方還是高大威猛的草原戰馬,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她們能利用好地形優勢,讓騎兵發揮不出速度優勢,拒險而守,等待自己救援。 派了一名隊員先行北上太原給李淵送信,希望他能派兵向東牽制一下敵軍,陽泉也不知道怎么樣了,那里沒有派隊員過去,也就沒有情報傳回來。 能做的都做了,希望一切還來得及。忽然腦海一閃,他所處時空葦澤關因李秀寧在此駐軍而改為娘子關,難道這個時空也會發生? 葦澤關位于陽泉府平定縣城東北約一百里處,是萬長城上的著名關隘,是山西、河北兩地的分界點之一,關城坐落懸崖之上,居高臨下,葦澤河由西南折向東北,環繞關城奔騰不止,這里山險溝深,形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里也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九關,羅禹來到這里后就沒見過長城,現在終于能親眼目睹這個世界奇跡了。 不再管李秀寧的行軍路線了,幾十個人想在這茫茫大地上找尋一支三千多人的隊伍有點困難,雖然自己這十幾十人騎馬狂奔,可誰又知道她們有沒有找到戰馬呢?只能賭一把,希望李秀寧能心有靈犀選擇葦澤關北上常山。 一行人沿著彎彎曲曲的官道疾弛,直到馬兒口吐白沫,不能再趕路了才棄馬繼續步行,三日后來到和順城外,己不能再往前了,因為這里突蒙聯軍正在合圍和順縣城。 看來陽泉已經失守了,不然他們也不會長驅直入,兵臨和順城下。 羅禹所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現在常山成了孤城,南有竇建德,西有劉黑闥、宋金剛,北有突蒙聯軍,本來西面還有李淵的陽泉守軍能依靠,現在也失去了。 這救援好像已沒有意義,大隋已經無兵可調了,常山只能被一點點蠶食,落入敵手。唯一還有點變數就是南邊的竇建德不要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興兵相助突蒙聯軍了。 李秀寧領著娘子軍日夜兼程依山北上,跟官道上的羅禹擦肩而過,因為是出來拉練的,所帶糧食不多,一路上只能靠打獵山雞野兔、摘采野果充饑。 這一來,倒把整支娘子軍練出了特戰隊氣質,爬山過溝,游泳潛水,必要時生啃兔肉,等等野戰技能都差不多學會了,女子的堅韌在這支娘子軍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