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其中英法聯軍總共投入一百三十多萬人,德國投入一百四十八萬人。 兩周內,德國傷亡十七萬人,英法聯軍傷亡三十五萬人,此外德軍占領了約五分之一的法國領土,占據優勢。 表面上,戰爭形勢依舊對德國有利,德國百萬大軍距離巴黎最遠的都沒有超過兩百公里,最近的更是在百公里以內。 且,在巴黎保衛戰之前,也就是德國打穿比利時,開啟狂奔之前,法國在阿爾薩斯洛林一帶還損失了近十多萬人。 在協約國一方任何人都不敢斷言戰爭勝負的時候,小毛奇卻給威廉二世拍了一封電報。 電報內容很簡單,只有一行單詞: “陛下,我們輸掉了戰爭。” 小毛奇發出電報時,已經在進行參謀部的交接工作,他知道,威廉二世不會相信他的話,德國也不會認輸,畢竟戰場優勢在德國人這邊。 果不其然,二月一日當天晚上,威廉二世就給他發來了一封電報,全是在痛斥他的無能。 二月二日,小毛奇被解職,法爾肯海因中將接任總參謀長,指揮戰爭。 實際上,在這場戰爭當中,小毛奇并沒有多少錯誤,因為這一切戰術都是妥協而來的。 施里芬計劃在剛剛成型的時候當然不錯,但是戰爭開始時世界已經不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樣子了。 但從德皇威廉二世到一眾陸軍將領皆不理解這一點,特別是掌握大量權利的普魯士軍官團。 而小毛奇對計劃的修改,也沒能得到皇帝的支持,威廉二世經常不給小毛奇這個陸軍最高指揮官面子。 曾經,威廉二世提出過要把軍隊開往東方,小毛奇著急的拒絕,因為沙皇俄國在波蘭地區修建了大量堡壘群,德國無法快速攻克。 威廉二世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小毛奇大聲呵斥:“如果是你的叔父(毛奇元帥)站在這里,他會給我不一樣的回答!” 這極大的損害了小毛奇的權威,以及小毛奇的內心——他本就是一個有些優柔寡斷的人。 正因為如此,巴伐利亞王儲敢在戰爭中通過巴伐利亞和威廉二世向總指揮官小毛奇施壓,逼迫小毛奇不得不將第六第七兩個集團軍的控制權交給他。 然后,普雷希特選擇了不執行施里芬計劃或施里芬——小毛奇計劃中規定的誘敵深入策略,選擇反擊。 在法軍撤退時,普雷希特又不能執行原計劃中牽制法軍主力的作用,導致法軍主力被撤了回去。 要知道,戰爭初期,法軍80%的軍隊都在向阿爾薩斯和洛林一代進軍,如果普雷希特持續后撤,甚至讓出洛林以牽制法軍。 此時,即便打不下巴黎,德軍也能取得決定性勝利——包圍法軍主力。 可惜,一切都晚了,戰爭進入陣地戰,很快就會演變為塹壕戰,英法德等的鮮血將會在塹壕戰中逐漸耗盡,舊世界崩塌,化作新世界的養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