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與此同時。 凜冬將至,帝國北境的天黑得很早。 伊莉莎·斯蒂亞諾正就著燈光寫一封信。 “尊敬的父親,展信佳。” “轉眼間,我已經在北疆呆了三年了。三年前的今天,我和數十位族人應皇帝陛下的旨意來到這里,為國家的邊防事業添磚加瓦,那時我的心中充滿了惶恐,因為我一直覺得這里是個苦寒之地,再加上這里普遍信仰隱匿賢者,而我是工匠家族的后人,我擔心自己會遭到打壓和迫害。” “但漸漸地,我意識到自己錯了。首先,這里雖然刮風下雪,但設施完善,資源充足,無需為生存發愁。” “其次,隱匿賢者的信徒雖然虔誠,但他們并沒有狹隘到無法容人的地步,從沒少過我們的吃穿用度,也不曾進行肢體和言語上的沖撞——只要我們別說褻瀆的話,別做不敬的事情。” “不得不說,隱匿賢者的信徒是一群奇怪的人,很長時間以來,我都沒辦法用一個統一的描述來概括他們,他們有的擅長數學,有的鐘愛醫理,有的能歌善舞,還有的在語言學方面頗有造詣,有的喜歡說一些故弄玄虛的話,有的卻總是直來直去,還有的生性孤僻……像占卜家,像獵人,像閱讀者……但又誰也不像。” “最后我在圖書館里找到了答案,是的,我也沒想到竟然還有一個圖書館,但仔細想想,他們甚至弄了一個專門種蔬菜的‘大棚’,有圖書館也沒什么好奇怪的了。” “順帶一提,我上次去大棚的時候,里面的玫瑰甘藍長得很好。” “圖書館里的書就和大棚里的作物一樣多種多樣,有詩歌,小說,戲劇,傳記,童話……關于男女關系,心理疾病,解夢,冷笑話……而隱匿賢者的圣典就擺在一本寓言故事旁邊,我在不經意間找到了它,也在不經意間被它吸引。” “一方面是因為這本書中有很多韻律優美,措辭嚴謹的句子,另一方面是因為它不像一本‘圣典’——我并無褻瀆之意,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圣典應當頌揚神的威能和事跡,而不應該寫這么多……普通人的故事。” “是的,那些故事的主角并非天使或圣徒。” “我讀了一個醫生的故事,他有著一雙能讓盲人重見光明的巧手。可他救治過的一個病人覺得視野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清晰,于是便揮刀襲擊了醫生,醫生的雙手留下了無法治愈的傷痛,再也不能施展醫術——可他沒有就此消沉,而是將自己行醫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 “我讀了一個寡婦的故事,她獨自拉扯女兒,為了排遣孤寂交了情人。有天趁她在地里干農活,情人想侵犯她年幼的女兒,孩子無助的哭喊引來了她,于是她揮刀砍傷了那個禽獸的下體。” “我讀了一對同性戀人的故事,他們在動蕩的年代相識,為了將侵略者逐出國家揮灑血汗,可等到和平來臨,解甲歸田的時候,村民們卻認為他們的感情是骯臟污穢的,于是將他們折磨致死——他們沒有死在敵人手里,卻死在了同胞手里。” “這些故事比爛俗的愛情小說有趣多了,以至于我看得入了迷,也在不知不覺間獲悉了隱匿賢者的教義。” “人性中有純凈得令人心顫的光明,也有混沌到難以丈量的黑暗,而大部分人都在兩個極端間徘徊,時明時晦。” “【賢者教導我們,有陰暗的念頭是很正常的,但我們要努力讓它不去傷害無辜的人,這是為了社群的安穩。】” “布道的修士這么告訴我的。” “他還說在滿足這一基本要求后,便可向內探索自我。因為人活一世,不應只為社群而活。” “我問何為向內探索自我。” “弄明白自己鐘情男人還是女人,傾向結婚還是獨身,喜歡熱鬧還是孤僻,渴望揚名立萬還是安度余生,擅長擺弄紡錘還是揮舞刀劍,愛吃鹽焗干果還是糖漬果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