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世上哪有什么只需參悟就能修成的正果? 所謂宗教,說白了就是統治者為了便于統治而衍生出來的東西。 那些教義和文獻,則是經歷無數人對其中文字的解讀、然后扭曲,再賦予包裝美化,這樣就能讓所謂的教義基本不存在邏輯上的漏洞。 簡單來說,我們覺得深有道理的教義,其實就是他們把一些眾人皆知的道理,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樣我們就會有共鳴的感覺:言之有理! 要不就是一些模棱兩可的車轱轆話。 陳三輕嘆一聲, 婆竭羅龍女還以為他被自己的話觸動,繼續說道:“菩薩所念,乃是天下眾生,絕非如你這般,為一己私仇,恣意妄為,不顧蒼生疾苦。” 陳三笑了。 “紅孩兒一人之命,與天下蕓蕓眾生有什么關系?” “我就不信,殺紅孩兒一人,這天下便不再是天下?紅孩兒不死,就能免去眾生災厄?” “我如今之舉是私仇不假,但菩薩當真就沒有私心嗎?“ 陳三已經認定,觀音菩薩一定有私心。 不光是觀音菩薩,如來也有。 身在佛門,一心為教,宏愿將佛光普照三界,確實偉大。 不僅偉大,動機也合情合理。 但在觀音菩薩心中,究竟是傳道重要,還是蒼生重要? 若真為了蒼生著想,就不會在悟空敖烈受難之時隔岸觀火,就不會在自己登門求見時避而不見。 悟空不是蒼生? 敖烈不是蒼生? 婆竭羅龍女在木吒的攙扶下,勉強站住身子,將觀音菩薩的意思告訴陳三。 “紅孩兒身懷天命,日后要替菩薩廣施恩澤,福佑蒼生,你殺他固然一時痛快,卻可曾想過因此奪取更多人脫離苦海的機會?” “你這話不對。” 陳三仿佛早就料到她會這么說,想都沒想就回答道:“死他一個,悟空怨氣得解,敖烈恨意可消,我也能心情愉悅,如此我們便可心無掛礙繼續西去,早日將真經帶回大唐,普渡萬千生靈,這樣一來,紅孩兒才是真的功德無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