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眼已經(jīng)到了麟德二年十月。 這一年天下安寧,風調(diào)雨順,糧食獲得了大豐收,一斗米的價格只有五文錢,麥豆之類的糧食在市場上都不值得買賣。 這樣的豐年對于封建帝王來說,絕對是一件大書特書,全民慶賀的大好事,而對于欲圖讓聲名更加顯耀天下的武后來說,更是難得的機會。 所以,武后便以此為契機,重提舊事,向高宗上書,請求封禪泰山。 武后的這個提議立刻在群臣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快便有群臣進行響應,許敬宗、王德儉、袁公瑜、侯善業(yè)等武后一黨大臣也都聞風而動,追隨武后上書高宗。 只不過高宗對此卻沒有作出表態(tài),畢竟他也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這點本事不可能比得過父親太宗,而以太宗之赫赫聲威,都沒有封禪泰山,自己如果就這樣去了,豈不是會惹人恥笑? 可是這時候,請求封禪的奏折卻是雪片一般的傳上來,在武后上書的第二天,司禮太常伯(禮部尚書)、同東西臺三品劉祥道向高宗上書,請求封禪泰山,之后高宗提拔起來的那些老臣們也都附議,這令高宗那本就有些蠢蠢欲動的心更加活絡了起了。 又過了三天,高麗王高藏遣子福男來朝,稱頌高宗盛德,并獻上禮物。這時群臣便乘機勸高宗封禪泰山,高宗在眾臣的稱頌之中也感到有些飄飄然了,于是答應到泰山封禪,于是下旨,以司空、英國公李勣,少師、高陽郡公許敬宗,右相、嘉興縣子陸敦信,左相、鉅鹿男竇德玄為檢校封禪使,負責封禪相關事宜,又下令宗室諸王于十月底到東都集合,諸州刺史都督于十二月到泰山腳下集合,但是“緣邊州府襟要之處,不在集限,可以晚來一些時日,當時武氏四兄弟除了武承嗣之父武元爽被貶到邊疆,動身較晚一些,武元慶病死振州之外,其他兩個聽聞消息,就開始展開了積極的活動。 經(jīng)過這一次被貶,這兩個老家伙已經(jīng)認識到了得罪武后的下場,所以決定好好表現(xiàn),向武后送一份大禮,并且真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希望武后能夠?qū)⑺麄冋{(diào)回京城。 所以,一接到圣旨,武惟良立刻就動身,快馬加鞭,備著禮物,帶著兒子直往泰山腳下去趕。而武懷運的任所本身就是離泰山不遠,但也是迅速趕往泰山,并且這一路也是搜腸刮肚,別出心裁,給武后準備好了一份大禮。 “大兄,吾等當初自承受命皇恩,不受皇后之寵,兄長更是在酒宴之上觸怒老夫人,結(jié)果一紙貶書下來,徑至西川,連小弟都險些受到連累,今日所幸知道皇后權(quán)柄之重,此次費盡心機,準備一份厚禮,可不要再失手。”武懷運雖然沒有在之前事件中被貶,可也被嚇破了膽,早已是談武色變,如今見堂兄攜了禮物來見武后,心中不僅不見歡喜,反而充滿了憂慮,生怕一個不慎惹怒了武后,連現(xiàn)在這點職位都保不住。 卻聽得武惟良輕輕嘆道:“昔日之事,說他作甚?為兄當日也是酒醉之言,如今想來,追悔何及?好早如今圣上有旨,我等齊聚泰山之下,迎接圣駕,此次只需備上一份厚禮,誠心認錯,想必皇后娘娘念在吾等骨肉之情,定能原諒這一回,給吾等一個改過自新之機會,自此之后吾等定當盡心竭力,忠于圣上,忠于皇后,絕不敢有須臾懈怠。” “正是,我等臣子正當本分做人,忠于圣上和皇后,對了兄長,不知兄長送給皇后娘娘的,是何禮物?”武懷運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笑著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