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盡管這個世界已經滄海桑田,尤其是北地的發展堪稱日新月異,但教廷決策層對此幾乎沒有認知。 在他們看來如今和一百年前,乃至一百年前和五百年前,發生的變化都不是很大,所以可以將南土的工坊情況帶入到北地。 既然如此不就是下令將工坊全部關閉嗎?你要是南土地少人多那可能還有點麻煩,北地那么多荒地有什么困難的? 然而事實是隨著“災難之年”的結束,南土逐漸恢復元氣讓北地失去當地市場,立刻就給北地帶來了第一波沖擊。 好在此時沖擊力度還不是很大,因為此前北地主要市場就在本地,也就是靠轉口貿易的貴族更慘了。 可等蓋亞教廷下令關閉工坊以后,大量瞬間失業的無業游民,導致北地迎來了一波真正的沖擊,尤其是那些依賴工坊而生的新移民。 他們當中的老實人只能滿懷怨恨,朝著北地那廣袤的內陸進行遷徙,這期間接近三成的人直接死在路上,活下來的人只會對蓋亞教廷更加仇恨。 工坊關閉導致工人失業的同時,上游產業鏈也隨之一同崩潰,那些為供應工坊而建設的原材料工廠,很快便也貢獻出又一波失業潮。 巨額的失業潮紊亂了下游市場,北地平民的購買力出現下降,導致市面上一片蕭條,到處都是不滿且憤怒的人群。 南土日用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重返北地,而他們比起之前不但沒有降價,反而因為想彌補“災難之年”造成的損失,物價甚至比起之前上漲了許多。 北地民眾面對這種行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拒絕購買,然后私底下去購買本地作坊的產品,畢竟因為這幾年北地的工業發展,本地作坊產品質量也上漲了許多。 隨著南土手工品在北地滯銷,很快引來蓋亞教廷的關注和調查,而原因其實也不難看出來。 蓋亞教廷對此的應對措施,就是派出了更多的緝私隊成員,加大對制作和購買本地產品的懲罰,迫使他們只能去購買南土產品。 你要說成果嘛那確實有一些,在加大力度監管北地后,那邊遞交給教廷的數據好看了不少,銷售額和利潤都得到明顯上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