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代人對這種說法大體是嗤之以鼻,但這個世界的人卻頗為相信,于是愛夏公主下令在644年時,將彌賽亞港更名為愛夏港。 其實這也是對愛夏公主的一種工作成績贊揚,畢竟這幾年來她的壓力比較大,對彌賽亞群島的再開拓遭到非常多反對意見。 都幾年了只見無數資金砸進去,卻沒能從中獲得到任何收益,貴族們哪里受得了這樣子花錢。 尤其是642年的那次風災,更是給殖民事業帶來了沉重打擊,一些貴族甚至還試圖煽動輿論,說這都是神靈發出的警告,讓我們不要重新踏上彌賽亞群島。 不過這些輿論還沒煽動起來,就被蓋亞教廷這邊給鐵拳鎮壓了,畢竟他們還指望愛夏公主犧牲自己造福大家,這要是把愛夏嚇回去了你們來出錢? 對于南土那些攻擊愛夏公主的言論,蓋亞教廷起初是采取漠視推動的態度,但在642年風災之后不得不親自下場,鎮壓掉一些對愛夏公主過于不利的言論。 畢竟愛夏終究只是一個公主,能否繼承晶耀王國都還兩說,涉及到神靈懲罰這方面確實有些撐不住。 當然這背后也有愛夏和蓋亞教廷的交易,她通過使節私下里跟教廷交通,說再這樣下去老娘可要直接掀桌子了。 實際上愛夏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可能真的掀桌子甩手不干,畢竟現在這北地移民計劃,可是賭上了她所有的聲望,否則真的會讓自己叔父搶了王位。 總之最后就是第二批移民者如約到了彌賽亞群島,這回就吸取了上一次風災的教訓,首先要做的不是開墾農田,而是挖掘避難所防止和上次一樣全滅。 雖然說這種做法有些小題大做,如此大規模的風災屬實是十年難遇,下次彌賽亞群島再遭遇到這樣規模的風災,已經是整整十多年之后了。 而那時候愛夏港已經開發的初具規模,雖然風災已經造成了一定損失,但不至于像644年這次一樣導致整個殖民地全滅。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新歷647年,殖民者已經基本了解彌賽亞群島周邊海域的情況,甚至將通往北地的航路給探明。 此外愛夏港已經開發的基本合格,具備一定維修船只的功能,港口也培育起一批般轉貨物的熟練工。 同時島嶼上的農業也逐漸發展起來,雖然說口糧依舊沒有辦法自給,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依舊需要晶耀提供糧食,但至少已經可以向港口提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