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奧陶紀”剛剛開始的時候,物種排行榜上位列前排的存在,和之前“寒武紀”時代一樣,清一色全都被“前口動物”給占據。
區別就是食物鏈霸主的寶座發生變化,而食物鏈霸主寶座也發生了變化,在上一個游戲版本“寒武紀”時代中,節肢類生物玩家吃盡了優勢,這一個版本開始被軟體類生物玩家給擠壓。
后者終于迎來屬于他們的時代,或者更準確的來講是“軟體類生物”中的“頭足類”,即歷史上存在過的角石等生物。
當然節肢類生物也并未被徹底淘汰,甚至利用自身強悍的繁殖能力,在中低層食物鏈中大展拳腳。
隨著在自己身上疊出更厚的甲后,如海蝎子這類新一代節肢動物,也開始崛起并與頭足類生物玩家,爭奪新時代的海洋生物霸權。
不過其實如果參考真實世界中的歷史,單純以多細胞生物的絕對數量來看,這也從某種角度來講算是還原歷史。
因為實際上包含節肢動物的“前口生物”,長期以來都占據著生物圈的主要份額,只是后來退出了食物鏈頂端而已。
而目前以門類來看情況,32個門占據游戲生物的28%,477個門占據游戲生物的71%,剩下1%不到的生物量由311個門占據。
不過這311個門如今的處境實著是堪憂,以他們目前的生存情況來看,估摸著等“奧陶紀”結束的時候,能有一半存活下來都屬于運氣好的。
之所以游戲中會有這么多門類,那是因為在中,每個玩家最初創造的生物,都會被視作是一個獨立的門。
這種不科學的地方在之前論壇上,就被許多玩家都給吐槽過一次,當然以目前情況來講是不可能改的。
歷史上“古生代”中第一個時代“寒武紀”,是生命大爆發蓬勃發展的年代,而“奧陶紀”是生物大輻射的年代。
所謂輻射就是宛如車輪輻條一樣,在原本的物種分類中的門之下,輻射出大量分支的綱目科屬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