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說“外骨骼”是節肢動物的標志,那么“貝殼”雖然代表性不是很足,卻也可以算作是軟體生物的一個標志。
“貝殼”和“外骨骼”的作用相同,即增加使用者的防御力,從而抵御來自大自然之中的各種威脅。
與“外骨骼”相比“貝殼”的優點在于,其并不是成型就被定死的,而是可以跟隨使用者身體一同長大,所以就不需要像節肢動物那樣定期蛻皮。
但在享受好處的同時自然也有劣處,“貝殼”比起“外骨骼”的優點只有一處,但缺陷卻多了好幾處。
首先就是好處反面的缺陷,既然是隨使用者身體一同長大,那么就需要使用者不斷哺育貝殼,否則時間一長就有質量下降的可能。
其次在硬度上“貝殼”不如“外骨骼”高,所以“節肢動物”經常可以使用“外骨骼”武裝自己的口器,然后硬生生夾爆軟體生物的“貝殼”來獲取食物。
還有一點倒和其他生物沒有太大關系,而是“軟體生物”自身內卷導致的,即“貝殼”的歸屬權是可以相互搶奪。
這就不像“外骨骼”誰的就是誰的,你很難把人家搞死的時候,還保持對方的“外骨骼”不受到傷害。
而且外骨骼的適配性非常差,基本上是按照使用者獨特的身體塑造,其他生物基本不可能拿來使用。
但“貝殼”就沒有這么多幺蛾子,只要體型差距不是太大,殺掉原主后基本稍微修飾一番,就能夠占據對方的“貝殼”。
“貝殼”的最后一個缺陷,在于使用者的移動速度會受到拖累,畢竟聽“軟體生物”這個名字就知道,肌肉系統起碼在這個時代不太發達。
當然盡管“貝殼”有這么多缺陷,但依舊有不少“前口動物”玩家,選擇在“寒武紀”時代進化出“貝殼”。
因為等“寒武紀”之后的“奧陶紀”時代,以“頭足綱”為代表的“軟體動物”,將會進化出強大的運動能力,取代“節肢動物”成為生物圈的霸主。
第(1/3)頁